刘海燕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高级中学,浙江瑞安,325200)
【摘要】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协作学习理论,本文提出了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包括了设置情境任务驱动、优质输入缓解教学压力、小组协作演练增加课堂交际活动、主题作文输出、多元评价等,如有不足敬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学英语;
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国家第一资源---人才的主要方式,也就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可见课程整合实践道路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整合的意义
英语作为我国中小学的必修科目,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少于其他科目,但是大量的付出却没有获得等量的结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培养人才一直受到大众的质疑,如今又面临着整合遭遇低谷、外界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新形势,所以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整合研究需受到高度重视。
(一)英语综合能力要求提升
1.中考英语改革
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中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旨在为其他省、市做出参考和示范。改革试点之一上海市推出一年两考模式,考试内容包括笔试和听说能力。而高中课改和中考招生改革有良好基础的浙江省推行总分不变,成绩两年有效的政策。可见当前形势要求学生应注重外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2.国家拓外发展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当今全球几乎所有国际会议都是使用英语,2/3的出版物是英语,80%的网页是英语。[][5]中国作为全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英语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发展,而我国英语水平任处在“低熟练程度”[][7],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是及其不符合的。
(二)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有助于英语综合能力培养:中国教室因为班级学生数量多,缺少“听、说、读、写”的环境一直学习外语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可以提供口语教学资源优化教学,丰富传统课堂教学[][10]。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英语在是一门没有语言环境优势的科目。枯燥生硬的字母符号、晦涩难懂的语法、语言的复杂、环境的缺失、教师的能力结构等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当然最根本的是教学出现了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与原因分析
1.整合程度低,以满堂灌和简单的PPT展示为主
无论是重点中学合适普通初中,虽然现在教师和教学资源都较丰富,且学生在中考中也连续取得佳绩。各班虽然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但缺少网络环境,只能进行简单的PPT展示,且部分教师透露教学时间太紧有时PPT都来不及做,运用其他信息化手段更少。
2.对课程整合效果不明确
学生对信息化教育了解甚微。通过对问卷和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很多学校对英语单词部分重视较多,教师认为信息化手段对单词记忆无任何帮助,甚至出现了教学目标设置错误,对课程整合的意义和效果不明确。
3.师生信息素养较低
通过对学科教师访谈,部分学科教师也认为自身信息素养较弱,对教室的多媒体设施操作甚至不熟练。有些中学计算机教室和老师办公楼设置在单独的教学楼顶楼,学科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之间交流较少,教学之间除了对学生的认知特征有交流,其他从不交流。
4. 数字基础设施不足
通过对很多学校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学校配置了语音教室但数量较少且不经常使用。紧张的数字基础设备和遥远的距离也让教师渐渐失去了实践的勇气。
三、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设计
1.模式架构图
图1 课程整合设计图
2.模式分析
基于建构主义、第二语言习得和协作学习理论,本模式(图1)从课前活动(设置情境,任务驱动)、课堂落实(优质输入缓解教学压力、小组协作演练增加课堂交际活动)和课后(主题作文输出与个别指导、多元评价)3个部分详述。
(1)课前活动
设置情境,任务驱动: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告别传统重语法和词汇的教授和传递,转而从学生的兴趣、认知和信息特征出发,即明确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本模式(图1)指出,根据学生非智力因素对班级学生建立异质协作小组,小组学习避免了个人学习孤独感,减少学生的焦虑感和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交际活动,树立共同目标即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在开启每个话题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或小组协作学习校学习平台上传相关资料(视听结合),并通过回答问题寻找不足与疑问。
(2)课堂落实
a优质输入,缓解教学压力
学生经过自学和协作学习回答问题后,教师可根据统计问题并分别做出个性反馈。此时班级共性问题和学生求知欲就成了整合点,教师并以此制作针对性的微课(件)。本校的优秀课程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合力完成,使得教学视频具有专业性和设计性,且缓解部分年轻教师教学压力,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b小组协作演练,增加课堂交际活动
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学课程,不仅包括语言学性知识,还包括应用能力和跨文化理解。当今传统的课堂和评价方式注重语言性知识的积累,为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和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本模式认为,精炼和优秀的视频帮助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投入(engage)到每一节新课中;每节课教师选取话题和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和优秀示范帮助学生找出本节课的优秀词汇短语,对下一环节学生有效交流形成认知;协作小组根据示范视频进行创新演练,习得第二语言;速记训练指学生在观摩时学会速记,迅速从模范话语中认识新词汇、发音、句子结构,挑出中心词汇、段落含义等,为小组演练添加语料和避免课堂小组演练冷场的尴尬。
3.途径探究
(1)课程教师积极与教育技术教师交流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养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课程教师应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帮助解决传统课堂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视听技术有利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等。
(2)找准课程整合点,把握课程特点和课程目标
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传统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而身正师范、言传身教、师生关系建立等需课堂教学来发挥主要作用。[18]徐万胥(2003)提出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是课程目标之一,但优化学习,改善教学质量才是课程整合的主要目标。作为一线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整合意识,明白整合不等于技术,更不等于简单的PTT课件和微课,避免为整合而整合,而是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寻找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
(3)合理利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中学生已有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解决一些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根据任务难度和获取资源难度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确定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和小组协作的任务。
四、结语与期望
教育者首先应有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意识,其次是用实践研究促进学生和自身发展。切记课程整合不等于课件,不等于微课,也不是万能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特征以及课程内容做出相应调整。最后本文不足之处在于该模式只是提出了设想,没有真正在教学中得以实施,希望在以后科研道路上继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