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忠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新华乡中心小学校 152011
摘要:目前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分学科教学,将学生所要发展的能力分为多个学科,如数学、语文、体育、美术、音乐等,多学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发展潜力,多维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与学科将融合,充分利用学科的优势发展核心素养,则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章对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引言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启迪智力、树立优良品德、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拥有很强的模仿力、想象力,极其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合理化的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认识、思考、理解和研究世界,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过去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忽略了学生的其他能力,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如今学校基础教育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分析,教育为生产力提供再生产的劳动力和科学知识,因此,教育还需要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从这个维度出发,提出了学生核心素质这个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突出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以及创新实践六大板块。
二、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对教学展示的方法进行一定程度地调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展示往往会依赖黑板,这一教学工具虽然也可以实现知识内容的展示,但难以达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展示,这就使得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较差。而在当前,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普及,这一教学工具在教学展示方面具有更强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后,其在教学中也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也能得到更好地贯彻。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弥补教材不足
对于学校而言,为了综合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必须抓紧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应当请一些富有经验的专家来指导综合实践课程的展开。从教师的意愿和学生的培养为出发点,组织综合实践课程的专题研讨会,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管理网络,保证综合实践课程有条不紊地落实下去。这里建议采用四层结构模式来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发。第一级为校级的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大方向上进行统一部署。第二级为教导处、政务处、医务处、保卫处等各个职能部门,负责整个综合实践课程细节与实施。第三级为年级教研组,主要任务是制定实践活动的课题,做好实践活动的课程计划。第四级为班主任为核心的班集体,负责本班级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指导和安全管理。
(三)重新定位小学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指向学生的人格。人之为人,其心需正,《礼记·大学》中“正心诚意”四个字,是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最好注解。“正心”指的是端正思想,“诚意”指的是诚恳的心意,不自欺,也不欺人。学生需要端正态度,才能遵从正确价值观的指导,才能走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学生若能端正心态,以真诚之心学习,就意味着其内在有一股正向的推动力不断地推动其向前发展,也就是说,“正心诚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
人格修养需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教育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有了“正心诚意”的观念,便会主动地学习,自觉地接受积极的思想,并将之践行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自身的修养,这也是所谓的知行合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传播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的思想。
具体来说,在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上,首先,学校应该重视学生品德的塑造,提高道德品德的价值,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成型,改变不道德的社会风气,让社会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其次,在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上,通过开展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受低级趣味的影响,拥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在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上,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一定的终身锻炼意识。通过跟核心素养理念的融合,重新定位小学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真正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了小学教育的使命。
(四)利用开放式课堂,促进学生理解与感悟
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除了上述几点,教师还可以借助开放式课堂来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对于这一点,一方面教师可以强化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教学文章之中的净化部分适当拓展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之中,借此来强化学生对于魅力的感悟。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拓展课外课堂,带领学生直接走出课堂,深入到社会人文环境以及自然之中来进行教学,这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感悟,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为此,教师在小学教学实践期间,一定要意识到开放式课堂的价值,结合教学内容来合理构建开放式教学课堂。
(五)融合各个学科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学科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从多个角度去提升学生的素质,无法具体到某个学科,而是要求学校从各个方面去注重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将核心素养作为小学教育的使命,需要解决学科与综合的关系。
例如,在语文学习中,部分教师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语文学科并不要求思考,只要死记硬背下来就可以得到高分。其实,这种想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管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如通过对某一首古诗意境的思考,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揣摩,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来的愉悦、情趣,唤醒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语文学习也是这样。教师可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再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学习,即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引领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小学教育的使命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角度强化了基础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学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学科融合、功能转变、提高教育价值多个角度践行使命。
参考文献
[1]何永昌.融入立德树人——小学课堂教学的使命[J].家长,2020(36):41-42.
[2]付颖.实践性教学对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价值研究[J].知识文库,2020(24):13-14.
[3]王之秋,王沁怡.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模式探微[J].新课程研究,2020(35):25-26.
[4]卜惠萍.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新课程,2020(48):138-139.
[5]贺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家长,2019(3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