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青
黑龙江省东宁市绥阳林业局第一中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爱迪生从小爱好实验,对拆装、鼓捣小玩意儿感兴趣,由此培养了自己对发明创造的能力,最终成为大发明家;王羲之从书法中找到乐趣,成为大书法家;达芬奇从画蛋中产生兴趣,成为画家。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的基本立足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之一。但现在学生受电视、网络影响太多,很少有学生能在书桌前认真阅读一篇文章、一本书。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消耗在了电视旁、电脑前,被动画片、游戏所吸引,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了,阅读能力下降了。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基于以上现象,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活语文阅读兴趣,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下面我就我平时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一、从教材入手,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是第一手材料,教材中所编的课文,实质都是经典的篇章,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殿堂的钥匙。因此一定要让学生重视课本,喜欢课文,对不同文体我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诗歌,我采用竞赛的方式;诗歌单元,我就分四个小组,每一小组进行,每组先组内进行选拔,然后前三名代表小组参赛,再评出一、二、三等奖,学生特别看重这种比赛,都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参加比赛。比赛中,提高了对诗歌的阅读水平,激活了学生的阅读诗歌的兴趣,很多学生因此喜欢上了诗歌。有时我还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组织全学年的学生进行诗歌比赛,学生觉得有了自己施展才华的天地,分外高兴。因此,认真参加比赛,角出了水平,赛出了成绩,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学生喜欢上了诗歌阅读。
阅读记叙文时,我往往以课文为本,注意导入的方式,因为很多记叙文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往往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主题,而怎样进行教材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有一次我看到了一篇保加利亚作家写的一篇《趁父母还健在》的文章,我对此文所抒发的对父母的爱觉悟而感动。时隔一段时间我就拿出来读一读,始终不能忘怀。有一次学习一篇史铁生写的文章《合欢树》,这篇文章的主题与《趁父母还健在》很接近,因此我在刚上课时,就给学生读了这篇文章,并且让学生谈一谈对这篇文章的认识,学生听完后有些学生热泪盈眶,纷纷发言,有的为自己与父母吵架而没有向父母道歉而自责;有的反省自己没有认识到父母的辛苦;有的同学因没有向父母道谢而感到后悔。趁热打铁,我抛出了《合欢树》一文,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上来了,对这篇文章主题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讲古文的时候,我经常联系写作背景来阅读文言文。比如讲《曹刿论战》一文时,我联系春秋五霸等历史故事,再给学生介绍课文故事梗概,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就不会感到晦涩难懂,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同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上来了。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能力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学大纲》对中学生的阅读量也有明确的要求,但现实社会又有许多客观因素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如电视、网络对阅读的冲击,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买了很多书,但由于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读,或者很多家长根本也没有阅读习惯,只是把书推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阅读。试想,书籍的诱惑力对于从没有接触过的学生来说远没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的诱惑力强大,这怎么会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做了几件事,收到了一些成效。
第一件事: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家长们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认识和做法,让家长也认识到阅读对孩子在学习上的重要性,是孩子人格培养的关键所在,给家长讲有关阅读的名人事迹,懂得阅读的重要性,给家长办阅读指导讲座,了解掌握一些阅读方法,让他们百忙抽出时间陪孩子看书,从低到高,从少到多,从易到难,养成习惯,激发兴趣,真正走到书里去,真正和书交朋友,真正从阅读中获益。
第二件事:推荐阅读书目
针对学生刚刚培养起来的阅读兴趣,语文老师要注意引导,千万不能让刚刚燃起的小火苗熄灭,要再给它添上一把柴,让它成为熊熊火焰,燃烧不熄,让阅读由兴趣变成强烈的愿望。因此教学中,我在介绍课文作者时,我就注意推荐作者的相关书著作,这就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比如,在学习余秋雨的《道士塔》时,我隆重推出了他的相关文章《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在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时,我介绍了他的《我与地坛》等文章,诸如此类。此外,我在授课之余时间,还向学生推荐了《巴黎圣母院》《许之欢卖血记》《白鹿原》等中外名著。这些书文章精采的情节,感人的故事吸引了学生,他们纷纷上书店借阅、购买书籍,争相阅读,一度课外阅读蔚然成风。
第三件事:开展读书汇报会
在学生读书之风已进入高潮之际,一定要趁热打铁,巩固战果,就此我组织了一场读书汇报会,让每个同学都列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目,完了检查他们的阅读效果。我还组织读书知识竞赛,分抢答、必答等形式,考他们与作品相关的作者、人物、情节等,这样既检查学生是否真正阅读,又检查了他们的阅读效果。比赛之后评出一、二、三名,赛后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更高了。另外,我还请阅读能力强,阅读量大的同学介绍他们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心得,很多刚刚开始阅读的学生被这些学生的开阔视野、广泛的阅读、巨大的收获所折服,羡慕不已,更加认识到阅读的好处。
三、回归教学,关注考试
阅读从大的方面说有众多的好处,比如说有利于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培养良好健全的人格等。但从现实角度来看,现在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重点考查学生平时语文学习中的读和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见效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积累。而阅读理解又是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没有阅读,就没有理解。阅读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阅读有助于理解,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不仅是说要熟熟练练阅读,而同时也说明了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很难发生质的飞跃。很难想象,从来没有接触过书的人,他的知识面,他的理解力会比阅读丰富的人强。方仲永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是一个个例,另一方面,大量的阅读对写作所起的作用更大,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素材,就好比建筑高楼大厦,只有建筑图纸和宏伟的构想,而缺少砖石木料等建筑材料,高楼大厦不会平地而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痛,不会写,除了上述缺少材料这一原因外,还有不会开头,不知如何行文,尽管老师讲了很多方法,但轮到他们动笔写的时候,却犯了难。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缺少足够的阅读,反过来如果经常阅读的学生,他自然会从阅读中学到写作方法的,因为长期的耳濡目染,自然就知道如何开头,如何组织材料,如何收尾了。无数事例都表明,那些写作文好的同学,他们都有丰富的阅读,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很强,这对于语文考试来说,无疑占了上风。
综上所述,能力的提高来自阅读量的大小,阅读量的大小又来自于阅读的兴趣,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强烈的阅读兴趣,那么读写的能力就一定会有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曾彩云.让小学生阅读越爱读[J].试题与研究,2020(22):194.
[2]刘萍萍.阅读成为习惯——语文阅读教学[J].汉字文化,2020(1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