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启仁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中学 519001
摘要:有人说,20世纪是焦虑的年代,21世纪是抑郁的年代。调查表明,抑郁心理问题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间增长了4倍,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全球青少年抑郁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学生抑郁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卫生部门的重要问题,抑郁所造成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也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关注和争议。学校该如何有效开展对学生抑郁心理问题的干预,以避免危机事件发生,这已成为中小学心康教育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小学生;抑郁心理问题;成因;辅导策略;
1.抑郁情绪、抑郁心理问题的概念界定
首先有必要分清日常生活中的抑郁情绪和抑郁心理问题的不同。抑郁情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绪,主要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情绪低落状态。从进化的角度看,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社会学意义,抑郁情绪能够使个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避免身体和心理资源过度耗竭,拥有足够的动力去拒绝执行某种不具有适应性的行为。抑郁心理问题则通常表现为抑郁症、抑郁神经症,即已经达到心理疾病诊断标准,是异常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主要表现为持续的、与环境不协调的抑郁情绪状态,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缓慢、严重损害自身心理功能,严重时可出现自杀观念甚至开展自杀行为。由此,抑郁情绪与抑郁心理问题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现象,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又可能是连续体。日常的抑郁情绪是正常的、健康的,而抑郁心理问题是病态的或接近病态的状态,对前者,当事人一般也可以自行缓解;对后者,当事人无法通过自我排解解决,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干预。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抑郁情绪和抑郁心理问题都可能碰到,前者只需要注意倾听和了解,调动来访者的心理资源,而后者则需要在心理咨询师的支持下开展辅助性的心理干预。
2.中小学生抑郁心理问题的原因探索
2.1心理承受力欠佳
调查发现,对于“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你通常怎样做”,选择“努力改变现状”的占81.3%;选择“努力一下,不行就算”的占13.2%;选择“什么也不做”的占4.5%;选择“一蹶不振”的占1.0%。其中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更容易放弃;男生比女生在面对困难时更容易一蹶不振。经卡方检验,年级、地区、性别差异非常显著。
2.2学业竞争压力
学龄儿童的学业竞争压力逐年增加,这已成为大家公认的趋势。学业竞争可以表现为优质学位的竞争、自我表现的需要和未来的职业期待,竞争压力迫使学生不断加码,学业成绩成为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源。2020年疫情背景下,复学后发生的大量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事件的背后,某种程度上正缘于学生对于学业压力的应对不力。
2.3部分学生的人际关系不良
调查发现,在与同学交往时,对于“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发生矛盾”,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学生分别占13.1%和3.6%。其中初二年级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最多;与城市和县镇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更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与冲突。在校园中,被同伴欺凌和人际孤立、排斥的现象时有存在,被欺凌者和被排斥者常因自己的遭遇而导致情绪的持续低落和抑郁。
2.4成长过程中的快感丧失
学业的竞争压力导致了压力因素的存在,也导致了学生较少启动快感情绪系统,形成早年的负面成长经验。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业成绩,主要启动的是理性的认知系统,相对而言,与同伴的互动、主动调节自身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等积极情绪系统启动就变少。遇到问题时负面情绪容易启动,而积极正向的情绪启动较少。
2.5 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偏差
糟糕的家庭氛围会抑制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交流,促使负面情绪的积累。长期在家庭中处于被忽视、被冷落、得不到关注和爱护的孩子,容易对自己产生无价值感和无用感,其情绪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当抑郁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展成抑郁心理问题。
3.学生抑郁心理问题的辅导策略
3.1实现心理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融合
要有效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和教师要注意将心理教育与其他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利用平时各种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心康教育的渗透,才能确保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真正吸收到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并将之顺利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在开展教育时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并通过班级活动以及班级管理工作来进行心康教育的有效渗透。
3.2协助学生应对压力
大多数人都存在压力,合理的应对压力的技巧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减少压力带来的冲击,减少在压力应对方面的损失。在压力情景发生之后,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资源,尽快启动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压力传递到学生身上,帮助学生应对具体的压力情景。同时,要特别关注具有易敏感体质的学生,帮助这类学生在压力背景下顺利地应对,可以通过一些团队心理活动来达到减压的效果。
3.3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要密切联系家长开展心康教育,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改变家长的育人观念,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加强与社区和社会团体的合作,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3.4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每个学校应健全心康教育的机制,设立心理辅导室、设置心理专职教师、开设心理课程、开展各类心理活动等是当务之急。其次,从校领导到德育团队、班主任,再到心理专职老师,形成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当发现学生已经出现抑郁情绪的心理问题时,能快速、有效地启动预警机制,帮助学生应对抑郁心理问题。当学生抑郁心理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时候,心理辅导中心的转介机制也立即启动,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
结束语
总之,学生抑郁心理问题是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之一,学校对于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采用充分的预防措施,从小学到高中各学段都要做到积极预防并做好相应的辅导和干预措施,相信可以有效减少和缓解中小学生的抑郁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晓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考试周刊,2021(20):11-12.
[2]王金焕,黄喜珊.中小学生抑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辅导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2):4-6.
[3]甘露,刘晓红,彭卓.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策略[J].四川教育,2020(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