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期(上)   作者:张金梁
[导读] 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涵盖性很强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度发展的需要
        张金梁
        陇县牙科中学       
        摘要: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涵盖性很强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度发展的需要。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进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 思维创新能力  培养
        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涵盖性很强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度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重视对初中学生数学学科学习中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也是一项比传授知识重要的任务,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抓住一切有利的契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谈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思维情景,注重思维诱导,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思维的探索性即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交给学生,为学生思维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
        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数学兴趣是学生力图接近,探索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数学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从生活中选取通俗生动,易引起学生兴奋的事例作为切入点。如新在讲圆的概念时,一上课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同学们大笑:“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教师再进一步发问:“做成什么形状就不忽高忽低呢?”“圆”“为什么”同学们立即议论开来,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边缘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由此引出圆的定义。
        二、通过概念教学,习题演练,理清思维脉络,严密叙述推理,培养学生思维的慎密性和深刻性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是思维的细胞。概念的正确理解是思维的基础,而数学思维的发展又依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去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因而在理解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同时,能正确表述,(包括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并用它们进行严密的推理,做到步步有据是正确思维的前提。
        例如,在学生学完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概念后,教师可适时设问。如:(1) a (a>0)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那么求a的平方根和计算  a  (a>0)是否一回事,(2) a2 、|a|、( a )2之间有何关系,然后师生去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如果对概念没有透彻理解,思维将处于混乱状态,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疏理。
        三、通过典型习题,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注重多向思维,培养学业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总结某些题的常规解法,做到遇到问题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应用,受某些方法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思维的灵活性,因而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椎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四、通过抓住概念本质,挖掘隐含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解题时,学生往往抓不住问题本质,对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挖掘不出,思维仅处于较浅层次,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应注重问题本质的分析,通过强化概念逐层分析,挖掘隐含条件,揭露问题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此题初看,似乎条件不足,但仔细分析,等式“在实数范围内”也就是说a,x,y的值总应该是根式有意义,即根号内的数为非负数,因而得到如下隐含条件:a(x-a)≥0,a(y-a) ≥0,x-a≥0,a-y≥0同时考虑这四个不等式,便可得到x与y的关系,从而求出原代数式的值,这里关键是对题目逐层分析,根据根式意义找出隐含条件。
        五、充分运用一题多解,培养创新思维的广阔性与发散性
        通过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加强思维发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是思维品质的最主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利用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中,应注意通通一题多解,多变等具有发散性的题型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后,设计一题,在方程4x2+4Kx+2Kx=0中,K为任意实数,方程有无实根。
        接着可将问题做如下变化:
        (1)若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求K值;
        (2)若方程两个根互为相反数,求K值;
        (3)若方程两个根的绝对值相等,求K值;
        (4)K为何值时,方程两根都为负数;
        六、教学中适时有效地进行思维评价,排除思维障碍,优化思维品质,发展思维创造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或通过提问,或师生共探,或学生互评,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后提出如下问题:两个有理数的和是否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不善于思维的学生会想起当然“是”,而有良好习惯并善于思维的学生则回答“不一定”。此时进一步鼓励学生思维,举出一两个反例加以说明,即巩固了有理数加法法则,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对思维过程及结果的评价,还可以通过思维能力的测试题,考察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满足学生学会,而且要教会他们会学,不要局限于学生掌握了几种技能,更要促学生“举一反三”,“触尖旁通”的技巧和精神的养成,把整个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