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罗袁
[导读]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品格的健全,习惯的养成
        罗袁
        禄丰市金山镇小学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品格的健全,习惯的养成,个性心理的健康等各方面的要求和培养,并且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人与人之间交流最基本的保障,所以语文教育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有着关键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
        教师作为一个班级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起着关键性作用。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具备高标准的道德修养,就能够与学生搞好关系,教师一旦与学生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心态肯定是积极向上的,学生就能够在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下,有着阳光般的心态,哪怕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面对朋友般的老师地开导,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一切,所以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学习的组织者,自身的修养很关键,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条件。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根本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平台,小孩子都特别喜欢被别人称赞和表扬,如果一节课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无精打采,无人思考问题,更谈不上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疲倦心理,从而厌学、厌师。所以,语文课的学习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学习思考情景,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对老师感兴趣,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努力研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个儿的课堂教学艺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就这样,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不会发生偏差,从而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境界。
        三、语文课堂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
        语文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许多知识,许多道理都是从语文知识开始的。故事是一面镜子,能够从中警醒自己,教育别人,而故事来源于生活中的万象,例如当老师教学三年级《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从另外一方面去思考问题,花的种子掉到了路旁,对于自己来说虽然有损失,但是来年春天开满了小花,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有失也有得,不一样的结果,也许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从而教育学生遇事不能一味去想坏处,有舍才有得。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内容及仿写相关的内容,仿写时要引导学生往正能量方向去思考,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
        四、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格教育是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的关键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不同面具来充当不同的角色,这些面具就是人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存在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他可能和外在面具截然不同……
        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健康的人格对于小学生后半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课文内容教学对学生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如教师教学到《邱少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夜的工作》等课文时,应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充分了解邱少云,雷锋,周恩来总理等一些人优秀的事迹和品质上,从而对学生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在教学《陶罐和铁罐》,《鹿腿和鹿角》等课文时,可以从文中人物行为,让学生在判断行为对与错,从而进行人格认知的教育。
        五、结合教学内容,巧设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寻找快乐,在快乐中走向成功。
        (一)品味感悟,榜样激励。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英雄的文章。教师可在“读中感悟”环境,抓住描写他们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产生榜样示范效应,让学生油然而生钦佩之情,并能积极主动向英雄学习。学习英雄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勇敢坚定、机智敏锐等心理品质。
        (二)结合事例,恰当评价。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小英雄雨来》一文,主要体现了雨来的聪明才智,教师可结合当时雨来身处的环境、面对的人物,加入“评一评”的环节,带领学生挖掘出雨来勇敢面对敌人、勇敢机智的心理品质,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  
        (三)设身处地,探究实践。教学《揠苗助长》时,为了让学生明晓“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的道理,课末教师可设计一个让学生“劝农夫科学种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想像、表演中受到教育。
(四)精选方法,自感自悟。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补充教学《四川抗震救灾有感》习作时,可采用看电视、参加捐款活动、为小朋友送爱心等,用体验的方法渗透爱心教育;《狼和小羊》可用实践的方法合作表演渗透爱心意识;《比高矮》可用课本剧表演的方法,让孩子明白不要盲目攀比的道理等等,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的短处,同时学会扬长避短,努力到感动自己,拼搏到无能为力。
        六、合理评价,激励学生健康地成长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正确的评价,会让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在评价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几点:
        (一)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蹲下身子,做学生的知心人,理解宽容+善待关注。
        (三)既能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又能诊断问题和不足的所在,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通过评价找出学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化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找到快乐。
        健康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创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愉快地适应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了小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