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整合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张岩
[导读]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张岩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亮岗学校  233100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既能对学生进行信息获取、交流、表达技能的训练,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信息化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这对培养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如何进行整合,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首要解决好重难点问题。自从有了信息技术后,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不能亲眼目睹的事物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静态变为动态,把微观变为宏观,把瞬息万变的事物作定格分析,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让认知与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大大缩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使教学重难点突破变得顺利。有了信息技术,过去教师口诺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变得相形见绌。譬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一》的教学中,教学的内容是八个描绘春天景色“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消融”等八个词语含义丰富,如果仅凭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感知他们所表现的声音、色彩、形象、情感等内涵。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先播放一组组生机盎然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同时利用小学生好模仿、善于表现的特点,让学生模仿听到的声音,然后,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学生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获得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更有益于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老师所教的课程才有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习变为自觉学习,心情也会变得愉快,注意力变得更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创造思维能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信息技术具有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动态呈现等的特点,能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实现了从单一刺激到全方位、多通道感官的刺激,其多姿多彩的画面、美妙的音乐、生动的语言,把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这种刺激可以反复操作,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情境一旦消失就无法捕捉的不足。因此,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声情并茂,音画同步地同时刺激于学生的感官,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能提高语言文字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的感官训练提供了更丰富更好的机会。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展示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提供更多、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拓展知识领域。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语文内容的各种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大量信息,让他们自主交流和讨论,进行有效地协作学习。这样既能保持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入、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情境对于知识来说,就好像汤中的盐一样,盐只有融入汤中,才能够被人们所吸收,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只有融入情境当中,才能显示出知识的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消化和吸收。因此,语文教学要在情境中融入知识、融入生活。正是由于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绘声绘色的具有动感的图画形式,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天空中翱翔,才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挖掘语言文化内涵
        语文教学也包含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感悟文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感受课文的历史文化背景,受到了人文教育。而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语言文化的人文教育做得更好。因为古文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上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所以他们的情感和体悟很难和诗人形成共鸣。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古文化内涵,让学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熏陶。
        六、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小学生智力发展不充分,情感色彩浓厚;逻辑思维能力差,直观感受力强,情感是他们活动的动力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动机和兴趣。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要珍视孩子敏锐的感受力,强烈的感受欲望及独特性,不要急于将这一感知纳入冰冷的逻辑和概念之中,牺牲了孩子天真、热情的社会感受和审美能力。保护和发展儿童的感受性,创造感染性强烈、富有美感的情境,是一条已经被证实有效途径。
        七、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为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场所
        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提供了训练场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用中领悟,在用中发现,在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一切要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删繁就简,集中精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离不开对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因为运用,学生才能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得到有机的整合,我们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设计创设语文教学的情境出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小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深化语文课堂改革,从而提供学习语文教学质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好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