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征路 陈家文 吴丽莹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 5244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这里面,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讲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让学生自己讲故事”是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成功经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这一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彰显思政教育特色,让学生自己讲故事
讲故事是阐明理论的有效形式。思政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载体,但是理论的阐述往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借助生动的素材理解抽象的理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讲故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催生真理的种子。
讲故事是增强认同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是知识教育,更是认同教育。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思想共振,使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能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理性认同,点燃信仰信念的火炬,照亮人生奋进的旅途。
让学生自己讲故事是落实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讲好生活热度与思想深度兼具的故事,促进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有效地培育自主精神、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贯彻“顶天立地”原则,讲好的中国故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故事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讲故事“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必须贯彻“顶天立地”原则,讲好的中国故事。
1、贯彻“顶天”原则,突出政治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讲优秀传统故事,讲红色故事和改革故事。
“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要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学生崇德向善,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新时代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奋斗,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情感,是集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好故事。要用这些优秀传统故事、红色故事和改革故事,引导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2、贯彻“立地”原则,突出实践特色和问题导向,讲时代故事,讲有困惑的故事。
“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当前我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讲故事要突出实践特色,用回应时代之问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和生命力。
社会现实是复杂的,光彩和阴暗同在,成绩和问题并行,从思想观念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落后文化依然存在,这给人们的认识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因此,讲故事既要讲正能量的故事,又不能回避现实中问题和不足。不破不立,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讲清了问题,解决了疑惑,学生才能真正在思想上认同、政治上拥护、行动上跟随。
三、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把中国故事讲好
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摸索出“任务驱动+演讲”“问题导向+辩论”“情景模拟+表演”“社会调查+报告”等多种“让学生自己讲故事”的方式。
1、“任务驱动+演讲”
“任务驱动+演讲”,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围绕教学任务,确定演讲主题,用学生演讲的方式讲故事。如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教学中,我们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正确选择》演讲主题,学生自己推选演讲人并帮助演讲人出谋划策、准备资料,开展了一次成功的演讲活动。学生的演讲提纲如下:
一、用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的历史故事,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用我国今天的经济发展、航天成就、抗疫成果、基层民主自治进步等现实故事,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
三、用党的十九大对“两个一百年”蓝图擘画的故事,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用党对于自己的失误与党内腐败问题,勇于自我检讨,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故事,有力回应对坚持党的领导的疑问和诘问。
五、总结。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眺望前行的路。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
学生的演讲,视野开阔,逻辑严密,说理充分。更加惊喜的是,同学们还创造性的采取了“演讲+多媒体同步放映相关图片”的形式,使得思想冲击和视觉冲击相互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既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党的领导信心和坚决跟党走的决心。
2、“问题导向+辩论”
“问题导向+辩论”,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组织辩论会,设立辩题,把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两组,正方反方用讲故事的方式解惑塑魂。如在《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中,我们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错误思潮,设置了两个辩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会。
辩论要点如下:
辩题1:“人性是自私的”
正方:用历史上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不可天下负我”故事、身边腐败的故事、“老赖”故事,说明“人性是自私的”。
反方:以“周恩来的存款”等伟人的故事、“白方礼蹬三轮车攒钱资助贫困学生”的凡人故事、“母亲割肝救子”等草根故事,驳斥“人性自私”的观点。
辩题2:“拥有财富越多人的价值越大”
正方一辩:用中国明星2020年收入排行,说明“拥有财富越多人的价值越大”。
反方一辩:用张曙光贪腐186.37亿元的故事驳斥“拥有财富越多人的价值越大”的观点。
正方二辩:用国家表彰谋著名企业家的故事诘难反方。
反方二辩:分析反方二辩的故事,指出受表彰的企业家的价值不在于他的个人财富,而在于他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说明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在辩论活动中,双方观点鲜明,论据鲜活,立足现实,层层推进,激发起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辩论,展现事物的两个方面,同学们在两种不同观念的交锋和碰撞中悟得原理,求得真理,灵魂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有利于学思用的贯通,知信行的统一。
3、“情景模拟+表演”
“情景模拟+表演”,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围绕一个确定的教学主题,设置若干典型场景,通过学生模拟表演的方式讲故事。如在《肩负人民的重托》教学中,我们针对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职权等教学任务,设置两个典型场景,由学生表演模拟“人大代表的工作”。
场景一(针对扶贫脱贫问题):
走访群众——现场调查——编写提案——提交提案——参加人大会议讨论——在人大会议上投票。
场景二(针对校服收费问题):
走访家长——走访学校——听取专家意见——参加校服收费听证会——听证会发言。
这次模拟表演,既注重人大代表的工作内容,也注重人大代表的工作程序,符合“三贴近”原则,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直观典型的表演给人真切的体验,触发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通过主动参与、分析思考、价值判断,学生不仅掌握了人大代表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深化了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的认识,增强了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4、“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就是把教学总任务分解成若干分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带着一个分任务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协作完成总任务的方法。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我们开展了“身边的美好,人民的期待”主题调查活动,学生分组调查“居民收入”“村(居)民自治”“村(居)环境”“村(居)民社保”“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方面的情况,为教学提供了生动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下面是学生调查的部分情况:
调查组别及内容 调查设计及意图 调查结论 调查成果及展示
1.居民收入 比较现在与过去,了解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反映经济社会的进步及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目标的热切期盼。 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富裕是人民的向往。 每个小组形成了一份有文有图的调查报告;以专栏和多媒体形式展示各小组调查报告。
2.村(居)民自治 基层民主不断发展,民主是人民的追求。
3.村(居)环境 环境日益改善,良好生态是人民的希望。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协作开展信息收集与分析,如“居民收入”组,有的调查农村、有的调查城镇,有的调查富裕家庭、有的调查贫困家庭。各小组合作探究,最终得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追求”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思想认识得到提升。
接地气的故事有利于学生触摸现实,感知社会,体验生活,开阔视野,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本质、汲取智慧、涵养心灵,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通过调查,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思想情感得到进一步滋养,人生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之,让学生自己讲故事,是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有效形式,创新学生自己讲故事的方式是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