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站前小学 161000
摘要: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接近于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生活。品德与生活在小学阶段是一门最有魅力的课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这两名课程要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 ,教材就是以儿童的生活为载体 ,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游戏中历练。合理开发利用身边资源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提炼;思考感悟;体会感受
一、搜集整理,比较中总结提炼
依据课标要求,教学设计要以新理念为指导, 立足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合作,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讨论,弄清知识点, 形成认识。从而指导实现学生的行为实践。
在《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课中,我布置学生调查搜集,调查自己身边的人都从事什么职业,这种职业工作的时间是从几点到几点,报酬如何 。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汇报中互相取长补短,开拓视野,了解社会中有这么多不同的职业。 紧接着设计第二个活动演一演“不能没有谁”通过模仿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劳动不分贵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值得尊重的,缺少哪样职业都不可以。 品德的教学任务就是在教师的设计的活动中水到渠成的进行着 。
二、游戏活动中思考感悟
孩子的天性是玩,着眼于儿童的现实生活,从儿童的生活原型出发,以亲生体验的游戏活动和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明白道理。小学品德课标要求,小学品德教育不但要让小学生名其道理,更重要的是用于指导行动, 要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该怎样做。 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学生学会运用 。在品德与生活《开心十分钟》一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儿童在游戏活动中明白只有课间活动中遵守规则、守秩序、团结友爱,大家才能玩的开心 玩儿的愉快,达到放松休息的目的 。
在游戏活动刚开始,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 缺少与人合作游戏的机会,不懂得怎样与同学做游戏,不懂得遵守游戏规则。起初活动时同学们并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游戏, 玩儿的不是很开心。这时教师抓住时机的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游戏会让我们如此不开心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思考学生就会明白, 因为游戏没有遵守规则, 玩儿的不够尽兴, 要想玩儿好必须要制定一个大家都能共同遵守的规则 。于是教师抓住时机的提出规则。 同学们就一起来制定规则, 共同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游戏。 于是效果就非常的好了。 也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放松心情,活跃思维 并且有助于健康 ,在游戏活动中还学会了创造,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在活动中还培养了学生处处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实现了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
三、表演中迁移体会感受
表演是在学生实际活动心理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共鸣, 获得体验 。通过在实际活动场景中, 真真切切地领悟与感受, 表演模仿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从而使学生自悟得出正确的、科学合理的、有效的 方法与结论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注重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 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及时捕捉智慧的火花, 促进学生拓展知识和发展能力, 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拓展。
在《我会打电话》一课中,我设计了游戏活动 “我们一起演一演”,鼓励学生分小组,选择我设计好的场景分别表演,在小组表演中,学会打电话,学会接电话,感受到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遵守规则 。
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和精神的满足 愿我们品德教师 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才是最有效的资源,是学生 更接近现实的社会生活, 广泛的接触生活及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生动多样的直接经验。
品德的教学寓教于乐,意义深远,作为品德教师开拓视野,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儿童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