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宇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五中学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又发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两部标准的先后发布,标志了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进入了新阶段。新课标中提到:“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可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了新课改中最迫切的任务。这一任务的落实就是对学科内容的更新,是“学习任务群”的设置。
新课标中讲到 “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这就明确指出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群文阅读无疑是是落实“学习任务群”设计理念、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拥有阅读的自主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陪伴者。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
那么,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合理选择文本,符合学生实际。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群文阅读教学中,文本选择和主题、议题的设计是第一步。在文章组群之前,教师需要思考文章归类原则、选组文章的内在联系,并探索组群的意义:组群,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从这一组文章的学习获取何种能力等等。
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一般都比较重视文章内容、中心思想、文化内涵以及表达方式等因素,而在选材范围方面,有的囿于教材,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亦步亦趋,“唯教材是瞻”;有的则单纯追求创新不考虑学生实际,随意选取教材外的一些文本,随意确定一些议题等,这样都是错误的。我认为:
首先,选材方面必须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能力。选材不要过于深奥,要让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能力理解,有探究点;选文之间的关联性要强,能让学生对主题进行合理准确的把握;文体要开放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等。
其次,议题的确定必须是开放的、可讨论的。既然是议题,就是有待讨论的,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A同学这样理解,B同学那样理解,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标准,如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的先进性等即可。
如部编教材第一单元选了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
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这两首诗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我们可以跳出教材,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的一些现当代诗歌,如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北岛的《青灯》、沈庆的《青春》等,同样能让学生在“青春”这一主题下,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二、突出活动设计,凸显学生中心。
新编教材实施的是单元教学,每一单元安排了相应的学习任务,而任务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实现的。那么,活动设计怎样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1、活动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是丰富多样,有趣味性,有启发性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能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现象,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局面。例如,我们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访谈、辩论、演讲、课本剧等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2、活动设计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思维流程和阅读现状,要有阶梯性、贯通性,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新台阶;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这样的设计既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体验,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举例来说,部编教材第二单元学习任务是关于劳动的,是对劳动的赞美与歌咏。我们可以在这一主题下设计一系列连贯性、递进性的议题,如“认识劳动”“大美工匠”“歌咏劳动”等,并围绕这些议题举行采访、劳动体验、写作交流等,让学生有参与,有所得,有所悟,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世代传承。
3、活动设计要切合实际,不能追求“时髦”,为了“活动”而“活动”。一方面,活动的设计应是切实有效的,应是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的;另一方面,活动设计不能为了所谓的创新或所谓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硬去设计,追求“花哨”“好看”是我们不应倡导的。
三、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群文阅读,相对于单篇教学,就是“群”的建立,就是“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不可能像单篇那样精读。由于内容的复杂、主体的多样、文本整合的难度大等多重限制,学生阅读和理解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不设硬性的指标要求,不要急于事功、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赶过场,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多文本的阅读和感悟,让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和梳理与探究等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课堂本身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每一名学生因为阅历、生活经验等的不同,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见解,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生思想的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尤其是在群文阅读的背景下,学生的解读会有更多的可能。教师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善于捕捉这种生成信息,并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这样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对接、碰撞,实现真正地学习。
总之,群文阅读是对传统课堂的延伸与补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最大可能地为学生营造生态、开放的阅读环境,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一定是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