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期   作者:何 薇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地方高校必须稳步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素养
        何 薇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五常分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200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地方高校必须稳步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素养,在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促使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就业现状;就业形势
        
        
        我国地方高校积极响应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号召,调整课程设置,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开设诸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培育高水平的一专多能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传媒机构的采编播、审校,企事业单位的教师、培训师、理论研究和专业教学等工作。
        1.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不佳的原因
        1.1课程设置问题
        不少高校开设了比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却没有开设相应数量的实践性课程。相对来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从就业层面来看,劳动力市场更需要具有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具备一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假如毕业生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就业后可能无法有效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不少理论课程更侧重于学术分析和专业阐述,实际运用的意义不大。部分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要结合本身特点,开设一定数量的实践性课程。选修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不够合理。不少高校纷纷响应知识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课程比例中专业性的比例不断降低已成为趋势,选修课慢慢地变成了课程设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业兴趣选择与贴近本专业的相关课程自主学习,以稳步强化学习效果。然而不少地方高校并未恰当地协调选修课以及必修课之间的关系,过多地依赖选修课,忽略了必修课程对学生专业素养发展的重大影响。
        1.2人才培养质量降低
        不少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好,从侧面反映其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这些毕业生不具备突出的语言组织编辑能力,也缺乏必要的管理、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媒体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相对来讲人才质量出现下降,无法满足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突出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被称为万金油专业,缺乏显著的特色。不少高校为了强化学生的就业技能,增设了新闻传播、商务礼仪、秘书、传播等课程,对该专业的一些短板进行弥补。不少学校对毕业生的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知识和文化,通常情况下他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识还处于理论知识的层面,相对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不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1.3职业规划意识弱
        如今不少高校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然而就业指导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并未指导毕业生准确地定位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遑论清晰的职业目标。学生的就业准备不够充分,也不够具体,以至于找工作时陷入迷茫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不少毕业生顺利就业。不少学生没有意识到必须不断充实知识,增强能力。

学校不能有前瞻性地指导他们增强某些职业技能,学生就业时才发现自己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生缺乏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不能及时有效地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强化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2.1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如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速,招聘单位希望员工招聘能够满足“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的要求,可以快速适应工作需要,所以要切实强化学生运用各种媒体技术的技能。那些能够适应网络、影视、杂志期刊、文学评论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型语言文字人才势必备受推崇,在现代传播语境、技术语境下风生水起。要侧重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语言编辑、修缮审校的能力,又要训练他们的媒体制作、编导编辑,循序渐进地掌握网络传播、影像传播、语言文字传播的技能,以增强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要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个人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办公设备、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例。
        2.2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传统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写作课不多,即使有,大部分也是开展基础写作培训,注重讲授基础性的写作知识;或是开展专业化写作,以体裁为重点开展分类讲授活动,然而课时在很大程度上低于其他的文学类课程。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要大幅度提升写作课的授课时数,设置可供选择的多种职业写作课程,如文案创作、策划书写作、故事创作、公文写作、散文创作、诗歌创作、脚本写作、文学评论、影视评论等,切实满足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需要。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同时采取训练、讨论、讲授的模式。就课程考核而言,不再考察死记硬背相关原理和概念,而是重点考察学生创作出的各类作品,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成绩评定标准。鼓励各位学生参与各类竞赛、积极投稿,强化他们的创作自信,激发写作兴趣,在反复磨炼中持续夯实语言文字的功底。
        2.3制订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一、大二是高校学生就业的储备期以及萌芽期。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指导每位学生建立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时向他们灌输职业规划的观点,陈述就业和未来工作的基本常识和相关概念,引导他们正确树立成才观和就业观,指导其制订四年学习规划。大二时要深化他们的就业观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优化健全其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主动锻炼必备的就业技能和素质,增强综合素养。大三是他们就业取向的具体分化期,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帮其分析未来的职业去向。结合他们的不同选择,通过个别辅导、橱窗宣传、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集中优势资源,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而且可以让他们利用假期或者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相关的实习活动、社会实践等。同时也应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为考研学生提供学科纵深指导。大四时要就业分流,安排准备创业的学生学习创业课程,模拟商业活动,准备就业的学生要参与职业技能实践,重点学习相关的就业课程;参加公考或者招教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开展专题培训。
        3.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结合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内外部主要因素。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素质和技能的强烈需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打造应用型课程体系,优化应用型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务实勤奋、协调沟通的素养,循序渐进地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