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错题集提高教学成绩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林红
[导读] 错误是学生完成作业时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让众多老师和家长困惑的问题
        林红
        四川省资中县发轮镇配龙学校       
        摘要:错误是学生完成作业时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让众多老师和家长困惑的问题。教师会不厌其烦的讲解、订正,但很多错误会重复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创建错题集,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反思知识漏洞,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集;应用方法;小学教育;对策
        1错题集的重要性
        1.1端正小学生的学习态度
        借助错题集,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方位的理解知识要点。创建错题集要做到“有错必录”、“无错不录”的基本原则,包括小测试、家庭作业等涉及的各种错题。如果错题收集总数较多,则证明学生学习情况不佳[1]。这样的学生多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未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问题。结合错题集,教师可以进行认真督促,逐渐改变不良习惯,从而降低错题率。
        1.2牢固掌握知识点
        学生出现错题问题的本质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借助错题集,学生们重新做一遍错题,从而加深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学生在录入、重新书写等过程中,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习题,提升学习的严谨性。当学生从深层次掌握知识要点时,其数学思维也逐渐趋于缜密。
        1.3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定期检查学生的错题集,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错误纠正情况。通过信息反馈,有利于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构建出高效数学课堂。
        1.4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的本质是掌握学习方法。借助错题集,小学生能够在收集、整理、再联系中提升个人的自学能力。通过上述程序,小学生能够掌握答题技巧,逐步提升答题水平。
2错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1粗心大意
        小学生学习持续能力较差,对于各种知识的理解较为肤浅。在完成作业或习题时,多存在马虎、急于求成的心理。批改作业时,公式使用、单位换算、标点符号、画图随意等典型问题突出,这说明学生态度不认真,做题粗心大意。
         2.2理解模糊
        未能深刻理解知识点是错题产生的另一主要原因。同样的授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较大。除去学生认知与理解因素外,知识理解透彻的学生答题更得心应手,错题率较低。反之,学生的错题屡见不鲜。对知识理解不透彻,答题时就会暴露出各种缺陷,出现错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2.3知识迁移能力不足
        受知识迁移能力所限,小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仍然受到旧知识的影响。解题时习惯于应用旧知识,如:受学习能力所限,学习乘法分配律时部分学生很难掌握核心知识。

但此前学习过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受此影响学生们会混淆结合律与分配律。由此造成高错题率。
        3、创建与应用错题集的方法分析
        3.1师生共同收集错题并创建错题资源库
        错题率既是学生完成习题的效果,也代表着教师的教学成果。师生共同收集错题,有助于从“学”和“教”两个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错题集具有“流水账”的特征,教师编写的错题集则具有一定的共性。以“简便运算”为例,学生收集的错题中“1.25×3.31×0.4”,学生容易将“3.31”看成“33.1”。此类问题较为常见,可以收录到教师的错题资源库,并做好课堂提醒工作。学生在错题集中,可用红笔标注,并写明“注意小数点位置”。通过翻看错题集加深印象,避免同类错误重复出现。
        3.2加强错题反思引导
        错题集创建后不能仅仅完成错题收集,若不能深刻反思犯错原因,则失去了错题集的存在价值。一旦发现错题,小学生要记录、分析、反思错题。错题集应收录错题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进行反思,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等相关习题,学生应掌握写法和读法。但有“0”的读数则存在一定规律,如数字末尾有“0”不需读;数字当中无论有几个“0”,仅读出1个即可。遇到当中非连续性“0”时,则容易出现错误。
        此外,审题不严造成的错误占比较高,很多学生败在“文字游戏”下。针对此类题目,教师应多次强调,并让学生在错题集中做好标记。通过阶段性的回顾分析,进行反复思考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3.3错题的重复练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样错题的重复训练对于纠正错误大有裨益。多数学生完成错题收集后就将错题集束之高阁,待下一次收集时才再次打开[2]。这种使用方法,无助于纠错。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取出错题集,通过重复浏览、重做错题,提升错题集的利用效果。学生可根据自己对错题的掌握程度重新标记,如“未掌握”、“已会做”等。鼓励多次梳理复习,学生们能够掌握更多题目背后的知识。
        3.4教师合理利用错题资源
        教师要定期收集学生的错题集,这不仅有利于监督学生收集、整理、重做错题,还便于教师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帮学生寻找更为适合的学习方式,如:有关“商的近似值”方面,教师布置了20道习题,在课堂检查时发现部分学生处理尾数时,未能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处理。教师在课后收集错题集发现,很多学生都在对四舍五入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通过分析错题集,在下节课中重新讲解知识难点,并重新布置20道习题。通过再次检查错题集发现,学生们已经完全掌握知识要点,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孙妙珺,唐晓宇.探究小学数学错题的成因和纠正错误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6):52-53.
        [2]黄兵.识错、纠错、防错,数学课堂因“错”而“生”:小学数学课堂中易错题的纠正策略思考[J].教书育人,2020(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