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林海观
[导读]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与当前的教学改革相融合之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在进行着创新
        林海观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广东 汕头 515100)
        摘要: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与当前的教学改革相融合之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在进行着创新,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了众多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便是建立在高中数学课堂的角度,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展开分析,分析了当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并且结合学生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转化、数学建模思想这三个方面落实综合素养教学策略研究,意在通过文章论述,能够进一步强化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策略创新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一词源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同时也源于整体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建立在既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知识产生的逻辑以及不同知识元素之间的关联构建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的标准。在当前高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了各个教师关注的重点,而如何实现核心素养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和元素进行针对性分析。
        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2014年我国教育部针对教学改革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这其中核心素养一词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本身的思想品质以及综合能力,能够借助学科的知识体系实现思想意识的提升。而建立在数学学科的本质角度,核心素养涵盖了学习、应用以及创新等层次的综合品质。
        经过相关学者总结,能够得出当前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以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直观现象以及数学建模等为主[1],这表明数学教学本身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并不是单纯的局限在解题这一行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是要追求数学的本质,从知识的起源角度结合知识形成的过程落实针对性分析,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公式和解答方法,也要掌握数学元素自诞生起发展至今其中的逻辑思维转化情况。因此在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必须要满足核心素养培育的需求,同时能够建立在学生个性化的角度进行针对性分析,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这样核心素养培育方案才更具备时效性和可行性。
        2、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策略
        2.1改变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积极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方面虽然已经有所增强,但是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不高,往往是以机械式的应试状态进行学习的,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2]。因此为了打造科学的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而结合当前的教学模式来看,情景模拟以及翻转课堂是增强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两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体系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学生主导的教学氛围,例如“空间几何体”这一章节主要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师可以将传统的理论型课堂转移到多媒体教室中,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源,或者通过电子白板的方式让学生在白板自主操作,由于电子白板本身具有极强的信息连带性功能,每一个元素之间可以构建起联系,移动其中一个元素,整体也会发生改变,在学生自主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能够发现,观看视角的不同将导致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不同于以往的理论课堂和道具展示,这种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翻转课堂的形式,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质量,同时可以弱化传统课堂带来的禁锢感[3],学生的自主性更强,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思考空间,自然可以增强其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2通过小组合作,理顺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数学本身是大量的客观符号,而符号生成的过程便是数学逻辑,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逻辑才可以优化解题办法。但是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例题解析以及公式套用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逻辑的演算并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独立性和多样性,会降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会阻碍学生进一步深入挖掘数学体系。
        而想要达成逻辑思维培养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并且结合既有的规律解决陌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讨论互动以及沟通能够了解不同的解题方向,这其中的逻辑将转化成具体的应用方法。
        例如在学习圆与方程这一章节的知识体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按照教材中给出的案例进行解题规律分析,这使学生能够发现在解答问题时都需要构建直角坐标系,在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实现发散性思维引导,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大量的讨论时间,可以让小组之间的同学进行互动,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体系和解答方法,这样能够将原本深藏在解题过程中的数学逻辑提炼出来,通过不同学生的思想总结能够实现知识迁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转换能力,还能够强化其学习积极性。
        2.3落实学生建模思想引导
        数学建模思想主要指的是建立的实际生活以及抽象的数学元素基础上进行双向结合,让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将教材中的习题还原到生活中去,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分析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4]。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双向模型建构,是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那么教师便要学会在课堂上利用实用性的知识体系作为案例进行教学讲解,让学生明确数学体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同时能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总结数学规律。
        例如可以还原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分析“商场结账人流堆积问题”,有学生提出可以结合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划分出少量、中等以及大量三个等级,分别设置结账通道,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人流堆积的现象。那么如何确定量级的标准,多少是少量,若5是少量和中等的标准,那么若消费者没有购买5种以下商品,则少量的消费入口会闲置,产生资源浪费。那么,建立在实用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和概率进行计算,以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为依据,结合不同时间段人流密度以及消费者购买力进行划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概率的具体计算方法,还可以从生活实践角度进行模型构建,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质量。这种方式更具引导性,能够实现数学原理的映射,增强学生的建模思想和实际应用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落实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而高中数学教学本身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为了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情况,落实针对性规划,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实现核心素养解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优化学生的建模思想,让数学学习变成以数学知识点为对象的互动行为,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 孙慧芳.基于逻辑推理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175-176.
        [2] 张明琴.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173-174.
        [3] 陈睿.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79):47-48.
        [4] 李晓霞,张勇.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2017,36(12):1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