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郭艳玲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新课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当今新的科学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对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不断扩大,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科学应用,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科学的整合。
        一、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主要的思维方式依旧是以形象思维,也就是直观性思维为主,对于实物的理解更加有优势,例如我们经常在教学中运用中用到的图片、声音、动画等。因而,在新课标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科学整合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小学生们对于学习数学有更多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和学生知识的目标。
        在传统的教育课程中,我们都以老师在讲台上“注入式”的教育和学生的“盲目”吸收为主,在这种教育方式上有优势。例如,学生可以在系统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的学科知识,但这种方式会随着新的课题出现弱点。新课标下,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初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相关的基础性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与此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就传统的固有思维下的教学方式,侧重点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而忽略了普及性和发展性,也没有发挥到学生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主体性要求,因而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有效方式简述
        1、转换固有思维,将学生变为课堂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在新课标下,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转换固有的思维,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将课堂的时间归还给学生,例如在讲授二年级下册的“测量”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们组成几个小组,真实地去测量自己身边可以测量的物体,然后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时刻关注学生的进度,在学生遇到无法测量的物体时,可以去给予帮助。类似于此的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真实参与的,而不是一个“观众”去一味地接收知识。其次,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做自主预习,让他们将被动预习变成主动预习,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学习这件事就是自己的事情,不是任务,最后就是教师要有足够的亲和力,仔细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老师散发适当的亲和力和倾听学生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到很自由且十分有安全感,在这个过程中会建立自己的信心,逐渐养成自主去思考、探索的习惯。
        2、充分培养小学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实际课程内容的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素材结合起来,整合成为适合教学内容需求的数学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同学们来进行思考并解答,使他们在通过现实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一来,学习专业知识和学习兴趣就联系起来,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因为是小学生,所以特别要注意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例如动画类、图片类的实物对于小朋友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所以可以在教学课程中利用动画类的短视频将数学知识趣味化,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观看短视频后去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小学生们在“玩乐“的过程中主动地去挖掘、发现新的数学知识,由此调动同学们的学习信心和热情。
        3、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直观的事物来表述抽象的概念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来讲,都是比较单一和呆板的,很多情况下都是老师在讲,学生虽然作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并没有得到深入的了解。因为对于小学的同学来说,抽象性的思维和教学方式还是不太适合他们,直观、形象化的教学内容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也会优于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所以,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用更为直观的事物或者是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更直观的情况下学习到新知识。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的“年、月、日“这一课时,可以真正在多媒体上面展示日历的图片来让学习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年月日和数学的关系,对于学习更深入的学习有更深刻的理解。有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时,可以先放一个长方形的图片,然后经过动画转化成为一个长方体,更甚至可以拿一个长方体的实物教具让学生去感受。
        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不仅仅是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将抽象的图形通过一种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去探究,从而培养他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概括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直观思维更有优势。抽象思维仍处于发展薄弱的状态,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要重视把教授知识放在实际情况下学习,比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点认识”学习时,要给学生们提供购物发票或展示超市搁板上的商品价格,了解小数点概念,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联系起来,教授数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起源于现实生活,并加强对数学应用知识的培养。这种创设情境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渐就将新的知识和内容理解并掌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结合是学生在新课题中愉快学习新知识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教育效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符合新课题目标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发挥优势,克服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昕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8(35):38-40.
        [2]满净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5):44.
        [3]辛艾桐.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04):2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