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姚瑞雪
[导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姚瑞雪
        德州市德城区天衢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学习能力也较为有限,需要教师与家长给予悉心的指导。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是极有帮助的。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对基于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简要探讨。详情如下。
        关键词:转化策略;小学数学;解题
        前言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去求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捋清楚解题的思路,使学生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有清楚的把握,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新旧知识转化,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度
        小学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构建知识内容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由抽象的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数学教师借助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来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1】。
        例如在涉及数据计算时,教师需要借助白板、小棒等,通过简单的数字推理,使学生明白加减乘除的抽象内涵。在学生对加对加减乘的内涵有充分了解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逻辑转换,使学生对数学更为更为深刻的理解。转化思维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转化。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极为有限。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畏惧、抗拒的心理,这对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面对这一情况,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在通常的情况下,学生一旦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新旧转化,这会降低学生对数学解题内容的防备心态,缓解学生的解题压力。在运用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解题时,也会更加灵活自如。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多数学生会难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和公式。在此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做的并不是使学生一味的认同自己的教学观点。而是需要将这一数学概念在新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转化为旧有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平行四边形进行一些技术处理,通过拉伸、裁剪等方式,将之还原成学生较为熟悉的长方形。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手边的学具,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自助操作和摆放,引导他们将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在此环境下,学生会通过长方形的面积求和公式,来理解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和公式,并能够有效掌握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点,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将代数与图形转化,培养数学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数形转换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解题方式,其能够运用图形将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清晰地呈现到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纯粹的一段文字可能难以使学生得到正解【2】。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分数”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在解题时会遇到各个数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还有有各个单位之间的转换,学生若是粗心大意,很容易误解单位“1”的所包含的范围,最终导致整个题目的解答遭到偏差。在进行这种题目的解答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思想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转化,通过绘图明晰各个题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解答题目:小明的爸爸是一名货车司机,需要将甲地的货物运输到乙地后,再返回甲地。现在只知道小明的爸爸在所有往返路程中,共走了6千米的上坡路,占据整个路程的三分之一,你知道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吗?在整个题目中,学生解答问题的关键是在分析单位“1”与“6千米上坡路”之间的关系,在通过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往返路程”与“整个路程”是不是指的同一段路程都要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对数学的数学分析、理解能够力有较高的要求。另外,分数在“相遇问题”上出现的概率较大,通常会给予学生单位“1”,与成体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要求学生根据所求结果,对相遇的数据进行更为深层次的解答。在这一问题中,题干中涉及到的数量关系往往不是清晰可见的,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层层剥茧,发现哥哥数量之间隐藏的实际关联。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图案,从数形转换的思维去分析、思考问题,利于帮助学生分析题干中的分组关系,找到题目的突破点,利于促使学生打破传统解题思想的限制,避免思想陷入到题目的陷阱中。
        三、通过几何拆解实现转化,突破思维限制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类问题,在小学数学中也同样是如此。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转化策略将复杂的图形问题拆解开,进而通过几何拆解法来实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转化【3】。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组合图形面积”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明晰几何类题目一直是学生在学习时较为困难的题目。在进行具体的解题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一些教具,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对几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在小学阶段的几何题目中,组合图形的面积是较为常见的内容,通常是借助拼接法或是分割法来进行解题。引导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需要学生分析其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将其拆解成不同的图形,在通过拆解图形的面积来求得组合图形的面积。另外,在实际的解题操作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图形进行分解,不能紧固在一种拆解方式上。同时,在解题及教学中融入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化元素,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解题内容转化层更为具体的问题。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分析、解答,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解题兴趣,使学生对解题内容有浅层次到深层次的解题过程,提升学生的运算效率与质量,进而实现数学运算的进步。
        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教学任务已经发生的变化,学生的发展需求也有了新的调整,教师若是想提高自身的解题及教学能力,就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解题教学中多融入一些转化策略,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解题习惯,进而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月影.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00(005):144-145.
        【2】温玉霜.简析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1):0134-0134.
        【3】朱夏珍.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转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000(006):P.90-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