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婷婷
四川省攀枝花市实验学校 617000
【内容提要】最近几年,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扶贫模式。本文分析了贫困地区英语校本课程建设的困境和“互联网+”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技术优势,从互联网平台建设、英语校本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四个方面探索英语校本课程教育帮扶策略。
【关键词】校本课程;互联网+;教育帮扶
一、核心概念
(一)“互联网+”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帮扶中的坚攻作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最近几年,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扶贫模式,促进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得到更进一步的均衡发展。
(二)校本课程
校本,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有三方面的含义: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编撰开发的具有多样性并可供学生个性化选择的课程。
二、贫困地区英语校本课程建设的困境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落后
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无法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场所;学校的软件设施如网络信息平台滞后,影响教师和学生无法及时获取先进的教育资源。
(二)实施课程的师资贫乏,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贫困地区乡村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数量不足,师资专业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孩子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三)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
由于英语校本课程大都不参加学校的教学考核,对课程的评价无从谈起。因此这些课程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很难保证有效落实,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教师的施教情况不容乐观。
三、“互联网+”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技术优势
(一)实现教育资源共用共享
通过信息化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帮扶双方学校的互联互通,可以将先进的教育扶贫资源如英语电子教材、微课等传送到贫困地区学校,实现教育资源的共用共享。
(二)实现远程教研与互动教学
通过共享的信息平台将需要帮扶的学校、学生的信息录入,在建立健全帮扶学校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后,实现远程教研和点对点英语互动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
(三)实现校本课程监管与评价
教育精准扶贫不是单向的资源输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实时反馈、严格监管和长期积累,才能达到理想的帮扶效果。借助共享平台,监管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校本课程的课堂反馈、学生成绩变化曲线、师生满意度等,由此判断帮扶效果,进而调整帮扶策略。
四、“互联网+”背景下英语校本课程教育帮扶策略
(一)互联网平台建设
1、校园网络基础资源平台建设
笔者所在学校自2016年起建立了智慧校园网,这个平台拥有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九年级海量教学资源供全校师生共享。
同时,学校还充分运用一系列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如:四川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科网和智慧教育云平台等,为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提供更丰富的、更有效的信息化资源平台。
2、互联网共享平台建设
教师通过建立QQ群、钉钉群、微信群、百度云等方式进行联系交流,把智慧校园网、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三网合一平台上的优质资源与帮扶学校实现共享。城区学校将英语校本课程资源放入资源库,教师们可以凭账号和密码随时获取。同时,制定明确的资源上传审核制度。每学期都要有新编写的校本课程资源补充入库,保证资源及时有效。
(二)英语校本课程建设
1、信息技术引领英语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与共享
(1)编写电子教材
英语校本课程都要编写配套的电子教材。电子教材的编写使英语校本课程有章可循,也可节约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有利于贫困地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调整,形成自身的特色课程。
(2)录制微课
黎加厚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与地点的约束,学生可以自由掌控学习的节奏,从而从本质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对于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城区学校录制优质微课并通过信息手段把微课与被帮扶学校进行分享来达到实时帮扶的目的。
2、信息技术助推英语校本课程实施
城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校本课程,如英语歌曲疯狂听、英语电影赏析、英语角、英语故事会等,帮助贫困地区学校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出适合本校开展的校本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将校本课程的电子教材和微课进行推送和分享。
(三)师资建设
1、钉钉远程互动教研与教学
钉钉APP的实施和管理易于实现且操作便捷。在钉钉APP中通过群直播、发送文件、截图、拍照等功能和方式,实现城区学校与贫困地区学校的远程互动教研和培训,促进一线教师的课程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课程开发能力的逐步提升。
2、“双师课堂”模式建设
“双师课堂”模式是“互联网+教育”下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它将线上“名师授课”与线下实时辅导相结合。一位是主讲教师,以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授课;另一位是辅助教师,负责实时课堂管理和课后辅导。
3、实地考察,送教上门
深入帮扶学校的一线课堂,有的放矢地做好实地考察。英语教师每学期至少两次去帮扶教学点和农村学校的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更好地制定和调整帮扶策略。
(四)校本课程评价管理
城区学校定期制作在线填写的有关校本课程的网络问卷,然后通过互联网共享平台将问卷链接发布,联合家庭、社会之力,通过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调查,形成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评和社会评的多元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许红彩,刘晓东. 基于云课堂的基础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索[J]. 中国电化教育,2018,(2):62-66.
[2] 李朋根.“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微课校本课程的建设略谈[J]. 华夏教师. 2017, (4):9 .
[3] 刘春玲.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20,(1):180-181.
[4] 张素香.“双师课堂”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实践探究[J]. 数字教育, 2018, 4(4):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