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毕保成
[导读] 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一些基本知识,建立学前教育人文素养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毕保成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麻城职教集团   邮编438300

一、活动目标的确定   
活动总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一些基本知识,建立学前教育人文素养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2、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角色等含义;
        3、学习如何欣赏戏曲的唱腔、舞蹈等表演方面的知识;
        4、了解麻城地方戏曲和戏曲院团的现状,探究如何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与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活动中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感情和兴趣,共同关注戏曲的传承和未来发展;
        3、激发大家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营造“向真、向美、向善”的校园文化。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
        2、学会写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
        3、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讨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二、确立活动小组
        课题确定以后,我们在学前教育专业将活动展开了。为了活动进行的方便,我们决定将参加活动的积极分子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自愿报名后,将他们编为五个小组:
        第一组:网上戏曲知识收集      邵金伟、熊  辉等8人
第二组:本地资料收集      李 军、夏  伟等10人
第三组:网上唱段资料收集     张 杰、高乐等8人
第四组:群众中流行唱段资料收集      沈  琳、熊真伟等10人
第五组:资料整理 、打印、制碟     占红武、游  欢等12人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查询、积累资料
(一)、活动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问老师、采访社区戏迷等方法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感知戏曲艺术在德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及其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意义。

活动地点:
        乡镇、学校图书馆(室)、电脑房(上网查询)、音乐教师办公室、镇上的“戏迷之家”、乡村录象室、音像资料市场、戏迷家庭等地方。
(二)、活动流程:
        1、各小组到本乡镇、学校图书馆(室)摘录戏曲方面的知识(如:戏曲的概念,戏曲的特点,戏曲的种类等等);
        2、各小组到电脑房、网吧等地方查询有关戏曲方面的资料,并下载一些戏曲片段;(如咚咚锵网站、神州戏曲网、戏曲摇篮、梨园春戏曲在线网等等),具体内容摘录如下:

        3、第二小组的佘红珍等10位同学分别采访了五个乡镇的文化站,了解老年人喜爱看的戏曲节目;有的还聆听了老人们的演唱。

 
        采访过的许多老人们都希望镇政府能恢复原有的老剧院,逢年过节时能够多看些现场表演。
        4、第四小组张  杰、李丽等10位同学到镇上的“戏迷角”、 胡胜山爷爷家访问,了解本地戏曲文化情况,寻求对策(他们设计了一组采访题目,认真作好记载,写好采访日记。)采访重点有
        (1)、流传在本镇的剧种有哪些?老人们最喜爱的剧种是什么?
        (2)、镇上有没有剧团?(以前呢)有名气的艺人有吗?
        (3)、对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唱戏有什么看法?
        (4)、对现今的戏曲传承有什么看法?怎样振兴本镇的戏曲文化?
        5、第一小组的蒋小清、何志伟等8名同学在音乐室听老师播放了几种戏剧,欣赏了《中国戏曲名家名段》VCD中的《打虎上山》、《二进宫》,等,还学唱了京剧片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等。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讨论分析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
        2、理解戏曲所弘扬的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如何内化为广大群众的行为规范。
(二)、活动流程: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2、在探究中继续收集、整理资料;进行以“戏曲”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3、各组整理研究成果并撰写体会文章。
第三阶段:互相交流  展示成果
(一)、活动目标:
        (1)、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对研究成果有成功感、自信心;
        (3)、总结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喜悦。
(二)、活动流程:
1、各小组展示阶段性成果;
        (1)、欣赏戏曲磁带;
        (2)、看VCD和下载的戏曲片段,进行模仿秀比赛;
        (3)、展示京剧中的脸谱,了解脸谱中的象征意义;
2、各小组在班级组织戏曲加知识竞赛与戏曲唱段表演比赛;
3、拟定方案,进行社区宣传,寻找振兴地方戏曲文化的途径。
        (1)、将收集到的资料写成文章投到广播站作一次专题栏目;
        (2)、制作卡片、小报,分小组深入街道、农村、公共场所宣传有关戏曲知识,了解戏曲文化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3)、开展一次辩论赛“麻城地方戏曲对麻城建设旅游大市的推动作用”;
        (4)在专业部开展戏曲知识大赛,并呼吁人们重视地方戏曲文化。
附:辩论赛“麻城地方戏曲对麻城建设旅游大市的推动作用”: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已将麻城杜鹃花推向世界。杜鹃节期间,全国有300多家旅行社组团到麻城旅游,旅游发展呈井喷之势。2010年上半年龟峰山景区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旅游业如何突破?辩论的观点认为麻城除了进一步发掘旅游资源外,应当做好地方戏曲这篇大文章,通过农家乐等形式进行旅游经济深层开发。采取政府投、单位集、社会帮、群众助的方式,大力发展地方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建议:
        (1)、多增加些有利于戏曲文化发展的文化设施;如老剧院等
        (2)、多向村民宣传传统的戏曲文化,宏扬传统美德,抵制各种腐朽思想;
        (3)、为游客提供一些表演的舞台,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4、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将真实的感受写在了体会文章当中。
邵金伟同学: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了一方戏曲。
李军同学: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家乡的东路花鼓戏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东路花鼓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建国前东路花鼓戏的伴奏只有武场(打击乐),而无文场(管弦乐),其伴奏锣鼓别有一番韵味,听起来使人感觉音乐明快流畅,情感贴切动人。
余倡同学补充:
        东路花鼓戏先后挖掘、整理了《白蛇传》、《御河桥》、《李慧娘》、《井台会》、《大闹公堂》等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并产生了自己的创作剧目,其中有麻城乡土剧作家梅基癸创作的《两个队长》、《半边天》、《桃花岭》、等剧目,也有东路花鼓戏剧团集体创作的《盘点》、《神兵天降》、《暴动联络员》等剧目。
刘湘同学:
        我们这些平日酷爱流行影视文化的少年们,现在应该行动起来了,给自己创造良好的条件,去了解戏曲,亲身感受一下戏曲艺术的魅力。
王雯丽同学:
     综合实践课真好!一次活动下来,我的社交能力提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戏曲能让欣赏者接受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心灵上得到潜移默化的的净化,情操上获得陶冶和升华,这是传统戏曲具有的独特内在优势。
四、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针对大部分学生实践能力、社交能力还较稚嫩的特点,在实践中,我尝试着自己当参谋,放手让学生自己作主、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让他们自己找人帮忙,只是在特别需要的时候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比如学生第一次采访失败、计划不完整、收集的信息比较散、活动后没有及时记载等等。我就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多角度收集信息、发现信息、归纳信息,在处理信息中获得许多戏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在这里,教师无疑是一个引导者。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职业教育要给社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追求专业素养而忽视人文素养教育,应逐步构建现代职业人文素养教育和专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素养教育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五、活动后的反思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青年人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但是当代年轻人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戏剧基础教育较薄弱,加之其它文化生活方式的冲击,很多青年不会自觉成长为戏剧的爱好者,但只要戏剧找准了青年观众的心态,顺应时代的潮流,完全可以在年轻人中占有一块市场的。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要在课堂上培养青年人对戏曲的兴趣,让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戏谜的大家庭来,开设戏剧知识培训班,培养新一代戏曲表演、编剧大师。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感受到课堂上开设戏剧知识培训课程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态度,还激发了他们了解戏曲、热爱戏曲的热情。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思维拓宽了,能力提高了。如社交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了兴趣,体验到了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因此,我认为,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开展综合活动实践的环境,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教师的体会
        1、繁荣的戏剧需要“百花齐放”,既要有弘扬当代主旋律的剧目,也要有一大批适合现代观众不同欣赏趣味、满足多元需求的剧目。要坚持面向多层次的观众群体,面向市民的需求。同时,国家应该加强对传统艺术的保护,那些优秀剧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和世界文化的重要遗产,必须在政府的干预下保留下来,不至于失传。我们要有对历史、对后代负责的态度。戏剧的繁荣还需要推向市场,让剧团在市场中沉浮,在竞争中发展,这样戏剧院团才能新的时代与时俱进,获得新的活力。要设法超越繁琐的程式化表演的局限,运用现代多媒体的表达方式,让观众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相关知识,这些问題不解决,国家有再多的钱,也养不活剧团、养不火戏剧。做好这些才能保证戏剧艺术本身的传承与提高,帮助剧团重新获得在演出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2、优秀的传统戏曲能让欣赏大众接受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心灵上得到潜移默化的的净化,情操上获得的陶冶和升华,这是传统戏曲具有的独特内在优势。社会大众是戏曲文化的接纳者和传承人,开展这次活动目的在于,扩大学生戏曲爱好者队伍,开创具有地域特色的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

        3、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将“戏曲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办学的品牌特色。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探索戏曲进校园体制机制,让学生接受传统戏曲文化熏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开创具有地域特色的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
        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育人为本,面向人人,强调人的终身发展,即注重人文素养、尊重人的尊严、关注人的发展。如果缺乏人文素养教育就会导致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不关注社会,责任感不强,功利思想严重,难以融入社会。因此,人文素养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来说意义重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