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张艳菊
[导读] 生活化教学是当前教育部门着重开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依托于生活实际,将实际生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张艳菊
        乐至县金顺镇初级中学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当前教育部门着重开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依托于生活实际,将实际生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要求初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的活动等等都要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创建的课堂氛围也要与实际的生活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这样才能够从学生们更为熟悉的事物而出发,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进行课堂上知识的学习。并且,要将生活化教学的科学理念广泛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其中初中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属于教育和引导学生们思想的重要学科,也必然会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进行更加科学化的教学。
        关键词:教学探索;课程融入;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指他人或自已的生活经历应用到教学中来,丰富自已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本领,让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并提高能力。使其达到怀瑾握瑜的目的。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道德与法治中主要目标是为了完善心里素质,现在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等等各种压力,很容易得抑郁症。由此可见,心里素质是提高的必要,打好心里战是必要的。教师应该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将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认识、体验和践行。让学生在乐趣中去获得知识,不仅对提高自身成绩有好处,而且也可以使得情操得以升华。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单一也是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较深,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认为学生该学什么便给学生讲什么,并且习惯于在教材上划重点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并不在乎学生是否能对所学内容真正理解、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使大多数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对道德与法治制课程不感兴趣,更不用说增长知识、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了。另外,教师考核学生是否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标准也只是让学生进行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只会让学生更加依赖课本上的固定答案,不会独立思考、分析、探究知识,不能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当中,激发学生想要参与其中进行体验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更好的获得知识、陶冶情操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更轻松、更愉快的理解并接受知识。
        三、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我们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我们中华民族向来被人称为礼仪之邦,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是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优秀的道德品质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学校崇尚着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无数教育工作者以积极的态度去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应该加强社会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很多教育者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枯燥乏味,而且教学的有效性很低,实际效果并不大。而我们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增强了学习氛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在自身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了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水平,增强了教育者教学的有效性。
        四、将生活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1.培养更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
        除了学校组织的定期培训以外,教师自身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部分。相关教育书籍、优秀教师课堂、教师教学心得沙龙、学生反馈调查,这都可以成为提高教师团队素质的渠道。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针对所在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预留教学弹性和可变区间,为容纳学生接受教育的个性准备空间。另外,教师自身的思考也是一个方向。以往的教育实践注重对教学成果的反思,侧重于对教学结果的思考。生活化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更多的调整,给教育更多的可变性,将教育重心从关注结果转移到关注过程上来,抓住教育中的薄弱点和"痛点"进行深入思考,必要时甚至可以进行教育调研,拓宽生活化教育创新的大道。
        2、深入生活,价值引领
        生活就是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教师如何顺利开展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能简单地去搜集一些生活素材,而是要对每一种生活原型加以判别,并进行整合和提炼。由于学生各种思想意识处于塑造阶段,教师需要将目光投注在学生的生活之中,深入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层面,去不断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围绕热点、焦点问题,寻找和选取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深入挖掘,结合教材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进行"包装"后形成教学素材,以此作为引领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可利用材料。如在涉及到有关生命价值的课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多利用……,到一些身体虽然有残缺,却珍惜生命、奋勇拼搏的残疾人的精神面貌的展现,通过生活实例的正反对比,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如何守护生命,如何让生命更为健康和绽放光彩。教师深入学生的生活,通过对生活素材的选取,结合他们生活中所见到的真实情况,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并设置一些具有实效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感悟,并在体会和思考中对知识进行内化,由此,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和提升就显得具有信服力。
        
         结论:生活化教学进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应不断总结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点,不断积累提炼素材,努力让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成为学生探索和学习的乐土。
        参考文献:
        [1]王小珍.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74-75.
        [2]张明哲.生活情境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08):5.
        [3]宋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