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林
隆安县第五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视域下,国家教育部对我国初中的教育事业又提出了崭新的教育标准,要求教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深化素质教育,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的研究能力,使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自主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农村初中生;厌学
引言:如何在农村初中教学中,融入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思想,改善当前的教育现状,提高教学水平。下文中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初中生厌学表现及原因分析、改善学生厌学的有效对策进行了简单阐述,希望对广大农村教育者及学生、家长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初中生厌学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科技建设的不断加深,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为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也为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在我国一些偏远农村,这种挑战体现的尤为突出。很多农村群众在新时代社会经济体制建设下,迫于生活的压力都逐渐形成了“读书无用”的观念,认为学生们只有走出农村、投身于城市的怀抱中未来才能有好的出路,从而不鼓励学生读书,此种封建的社会思想致使许多农村初中生走上了从厌学转为辍学的道路。仅凭简单的识字基础就只身闯入社会的发展洪流中[1]。
(二)学校影响
我国农村初中教学中,一方面由于很多教师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经验的深入影响,至今依旧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传输古老的教学内容和思想,缺乏推陈出新的教学能力,让课堂逐渐变得枯燥乏味起来,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与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不少农村中学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缺乏基础的教学设施和有利的教学资源,只能靠大量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殊不知此现象不仅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学习负担,还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家庭影响
根据笔者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家庭教育中,有将近50%左右的学生长期作为留守学生与家里老人生活在一起。日常学习中,不仅无法获得家庭教育的有效辅导,还要在课余时间照顾老人的生活,分散学习的时间。长此以往,便对初中教学课程生出了厌学心理,亦不会在学习上投入过多的精力。
(四)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农村初中生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方面,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所致。其一,体现为很多学生因为教师应用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失去了学习动力。
只是单纯为了应付教师或家长,混个毕业证才维持学习状态,自然而然会生出厌学情绪。其二,由于设备不齐全导致的教学内容单一、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得不到有效激发,久而久之便会心生厌学心理,从此冷漠地看待学习内容。其三,很多农村学生由于在家庭生活中懒散惯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每当考试成绩不及格时便容易陷入厌学心态中无法自拔。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改善农村初中生厌学的有效对策
(一)通过正面的舆论力量,降低社会的影响
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政府领导及相关的村委会干部应结合当地的舆论力量,加大对学生校园生活的正面宣传力度,以及对农村“读书无用”不良风气、言论的整顿强度。以建设精神文化新农村为着力点,通过电视新闻字幕、新闻报道、视频宣传、广播等多种方式净化农村的舆论文化,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二)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校园环境
农村初中学校领导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本校的教学理念,加大校园设施的经济投入力度,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以互联网多样化的教育平台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让及时为不同阶段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维持长久的学习热情,以此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2]。
(三)以家校共育模式,提高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度
农村中学教师可通过时下流行的QQ、微信等通讯软件与学生家长构建有效的家校共育平台,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三方面之间的联系,以此提高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度,让家长与教师建立统一的育人理念,通过家校共同努力,一定能减少学生的厌学行为,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3]。
(四)以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农村中学教学中,教师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们设置出各不相同的奋斗目标,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日常学习中,通过家校共育平台发布一些与学习有关的记忆方法和运算技巧等知识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积极向上的探究意识,从而消除自己内心的厌学情绪。
结语:总之,初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们日常的厌学表现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帮助学生走出厌学的误区,重新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葛桂珍.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浅析[J].特别关注,2017(02):146.
[2]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05):187.
[3]崔媛媛.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学生学习研究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