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四川省资中县龙江中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就初中道德法治教学活动来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立足于现状,依托于实践,不断整合教学目标,不断丰富各种课程资源,并在评价模式、教学策略等方面实现创新。本文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就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方法简要梳理分析,以供教育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学生;核心素养;自主发展;道德与法治
一、自主发展的基本含义与内容
“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自主管理学习、生活的能力。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自己并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与意志力,更好地面对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自主发展的两个重要内容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学习是青少年时期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自身和谐的基本保障。教师应该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在学习中善于反思、乐学善学。健康生活包括:珍爱生命、人格健全以及自我管理等。可以说健康生活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行为习惯外化的实践过程。
二、初中学生自主发展素养概况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教师、家长的思想。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推出,基础教育开始逐渐转型。但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被大家所忽视,学生发展能力、素养培育的作用也有所弱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自主发展的培育缺乏对应的环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反而出现下滑的趋势,学生在上下学、开学报道时,多由家长全程陪护。在过度呵护下,学生反而失去了自主性。学生无法近距离接触社会,由此丧失很多自主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其次,缺乏自主发展的教学氛围。在中考压力下,学校更强调学分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观念盛行,简单的将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视作“知识至上”,解决问题单纯依靠课本知识。但这种僵化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扼杀掉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
最后,缺乏自主发展内部动机。受年龄和自我认知能力限制,初中生思想单纯,很多行为受控于教师。在自我发展行为和方向上没有判断力,在被动的条件下束缚了个性的发展,逐渐削减了学生内部发展动机。
三、培育初中学生自主发展素养的方法探讨
教育的核心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重要的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自我。依托于《道德与法治》教材,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素养。
首先,整合教学方向,提升自主发展的地位。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风向标。就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说,其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的灵魂和中心则是提升学生道德水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考虑“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避免再次进入说教式的传统模式当中。
其次,立足教材,丰富教学资源。在教材的框架范围内,教学应强调自主发展导向的作用,汲取更多教学外资源。有效的利用校内外资源,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本地资源或生活琐事,可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所涉及的范围包括:时事政治、传统民俗、历史故事、流行元素等等。但所用素材应保持多元化、综合性,切不可从一而终的使用某种素材。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珍视生命》一课中《守护生命》为例,教材的主干知识包括“爱护身体”、“养护精神”。教师应该充分借鉴各种热点事件,用典型案例引导大家如何合理使用网络资源,避免沉溺与网络游戏,避免出现校园暴力。此外,学生应掌握一些自我保护技能,如:野外遇险、地震(火灾)逃生等等。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再次,创新教学策略,建设生态课堂。确定自主发展目标后,我们应保证教学的可持续性、精致性和高效性。教师应创设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教学情境,并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倡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探讨,让学生亲历躬行,深刻体验教学价值。结合教学内容,设定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问题,通过生活化处理,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发现》一课中《做好自己》为例,教师应组织学生从自身出发,如何更好的认知自己,并通过查漏补缺提升自我。这种“自查自纠”包括: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道德水准等等。
最后,整合学习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自主、合作、探究等。以此健全学生人格,逐渐提升自我管理素养。就合作探究式学习来看,可以引入小品、话剧、哑剧等多种表演形式,借助角色扮演进行讨论。学生逐渐学会如何搜索信息,并实现自我展示与自我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任,同时还应侧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就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旨在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今后的成长中逆流而上,做一名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