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发科
重庆市巫山县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 404700
摘要: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需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应积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浅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低段语文;有效应用
引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现实生活,推动学科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融合。因此,教师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应展现信息技术优势,使得课堂教学绘声绘色、生动活泼,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而达成高效教学。
一、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识字能力
统计发现,小学低段学生识字主体绝大多数是象形文字,如人体类的“人、手、目、耳”,动物类的“牛、羊、马、鸟”,植物类的“木、禾、米、竹”,地理类的“山、石、田、土”,自然类的“日、月、水、火”……均承载着丰富强烈的形象信息。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出汉字对应的画面,助力学生在形象直观情景中牢固识记和掌握汉字。例如,在“拼音(b p m f)”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与这四个字母发音相同的视频,在学生观看结束后,让学生结合相应的肢体动作,念出这些字母。为了加深学生对这节拼音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促使学生在参与角色表演中,提升识字能力。在“一去二三里”中,教师可以将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汉字罗列出来,在网路上寻找适合低段学生的识字趣味游戏,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内容,比如设计发音不同的汉字或者书写笔画,让学生挑选正确选项,要求学生以集体竞争回答的方式参与到游戏中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识记汉字能力。在“春雨的色彩”中,教师可以采用拼音组词的教学方式,给全体学生说出一个汉字的首字母,比如X、C等,让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汉字,如线、春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参与拼音组词的过程中,提升识字能力。
二、再现文章情境,拉近“生”“本”距离
低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程,基本上是以感性心理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探索,在探索中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这一学习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再现文章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例如,学到“一株紫丁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现实生活中的紫丁香类型,并将紫丁香的讲解内容播放给学生,这样学生在直观欣赏中,全面了解紫丁香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对紫丁香的喜爱之情。当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表达自己对紫丁香的了解程度,这样教师可以分析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教学“父亲和鸟”时,可以将其中的经典段落挑选出来,准备相应的情境视频,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并结合文章内容,询问学生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作者通过描写父亲养的鸟,主要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依托动画配音,提升朗读素养
语文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低段学生正是培养听读能力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依托信息技术音频示范功能,弥补自身示范的局限。如,学习“太空生活趣事多”时,教师可以先在信息技术媒体上,给学生播放这篇文章的朗读音频,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挑选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竞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朗读中,根据字词的变化,总结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发音错误、节奏不佳等情形时,重新播放音频,提醒学生在专心聆听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提升听读能力。学习“画家和牧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角色,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这篇文章的情境音频,让学生模拟配音,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在配音中,掌握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提高朗读素养。但是每个班级都有发音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在配音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语速较快、发音不准的情况,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进行纠正,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合适的朗读节奏,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低段语文教学中,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再现文章情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与效。
参考文献:
包德华.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探究[J]. 读写算:教师版, 2017(39):183-183
赵国江.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讨[J]. 科学时代, 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