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艺术审美教育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金至柔
[导读] 由于幼儿 3 岁前是对世界的探索阶段,这个时间加强幼儿对审美的理解可以激发幼儿的情绪和兴趣
        金至柔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摘要:由于幼儿 3 岁前是对世界的探索阶段,这个时间加强幼儿对审美的理解可以激发幼儿的情绪和兴趣,建立一个良好的审美价值观,对人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节点,因此要利用好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观念。基于此,本文围绕幼儿艺术领域的审美教育问题展开理论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审美教育;理论研究
        德国美学家莱辛说过:“美是艺术的最高法律。”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具有众多的教育价值,审美价值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存在,可以丰富幼儿的审美心理,实现审美性、科学性、社会性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全面发展。落实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活动,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以下将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对相关的内容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
        一、艺术领域中的审美教育元素分析
        “美”属于哲学范畴和意识形态,想要在艺术领域中实现良好的审美能力培养,必须抓住教学内容中具体的审美元素,借助生动、形象、具体的感性形象引导幼儿进行内心的体会和感悟。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内容丰富,而且具有众多的审美元素,教师需要有效挖掘和科学引导。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是常规概念下的艺术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音乐活动中的节奏旋律之美、歌词意境之美、舞蹈动作之美、情感表达之美;美术活动中的线条之美、形式之美、手法之美、创作之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美、展现方法之美、精神追求之美,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审美元素,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符合人们身心特点的客观规律。比如毫无节奏感、表现力度过大的声音普遍会让幼儿产生焦虑、厌烦、害怕的情绪,而轻快、舒缓、有规律的声音表达能够让幼儿产生喜悦、平静、祥和的心绪。还有,有规律的线条和杂乱无章的线条给人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又比如文学作品中大灰狼抓小白兔的故事情节,幼儿会对凌辱弱小的大灰狼产生反感和厌恶,而对机敏的小白兔产生赞美。这个阶段的幼儿具有天然的朴素审美感知能力,正是进行基础审美教育渗透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艺术领域不同内容的不同审美元素,引导幼儿全面理解和体会,在正反对比体验中实现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艺术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在绘画教学中感受和发现美
        感知,是幼儿和艺术作品产生互动交流的基础,想象是发明创造的基础,也是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条件。艺术从来都是言有尽,景有尽,而意蕴环绕,情感无穷的表现。人们的艺术学习活动并不只是对已知内容的重复,更是延伸拓展的创新,这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需求。另外,感知和想象能力虽然受到幼儿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则是在环境的熏陶、有意识的引导下逐步提升和深化的。幼儿的感知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来进行再创造和再深化。幼儿阶段的艺术领域教学活动,都是非常基础的内容学习,而且和日常的生活实际具有密切的联系。幼儿可以借助直观、具体、形象的实物,借助直接经验进行感知和理解,体会和感悟其中的审美元素,进而实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比如,在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具体情境、氛围的创设和营造,先借助向日葵仿真花或者图片,通过亮度和颜色深浅的变化,深化幼儿对形态各异的向日葵的感知,丰富他们的认知,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和创造活动。

“向日葵在成熟之前是绿色的,和其他的植物一样,绿色代表生机,黄色代表收获” “这朵营养不良,里面没有小网子,都是洞” “向日葵总是一眨不眨地看着太阳”。幼儿能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为个性化的作品创造奠定基础。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向日葵绘画完成的动态过程展示出来,也可以通过现场绘画的直观演示方式,引导幼儿全面感知作品线条美及造型美。总而言之,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感知想象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认真做到相关的教学引导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价值。
        (二)在歌唱教学和音乐欣赏中感受和发现美
        1.感受音乐作品的歌词之美
        歌词是歌曲的骨架,一首好的儿歌都有如诗歌般美妙的歌词。幼儿虽然不识字,但能听懂和品味通俗易懂的儿歌内容,通过对歌词的品读能够感受歌曲之美。如《老鼠画猫》这首儿歌:“小老鼠来画猫,哎呀,眼睛要画小;小老鼠,来画猫,小爪一定要画少……”歌词幽默生动地描述老鼠画猫时的内心想法,给幼儿很强的画面感,符合儿童热爱童话体裁语言的心理。同时歌词清新活泼,对仗押韵,语言极富美感,能够激发幼儿歌唱欲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猫和老鼠的生活习性迁移到音乐活动中,加强幼儿对老鼠画猫时要将猫的眼睛画小、爪子画少、小腿画短、胡子画翘等的理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歌词之美。
        2.感受音乐作品的音韵之美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美妙的音韵好比歌曲的华美衣裳,最能够触发低龄儿童的听觉神经。如同诗歌需要反复吟咏一样,感受音乐作品的音韵美,也需要在聆听中欣赏。如舒伯特《摇篮曲》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安静下来细细聆听,使其思绪跟随每一个音符游走跳跃。轻柔的钢琴伴奏如同妈妈温暖的双手和温柔的话语,让幼儿感到温馨美好,激发起他们无限美好的联想与奇妙的想象。
        3.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歌曲的灵魂,是歌曲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幼儿的音乐共情能力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生发,教师要通过对歌曲意象的深入挖掘来辅助幼儿感受歌曲意境。如中班音乐《小篱笆》教学活动,教师给幼儿设问:“歌曲中有哪些事物,描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幼儿根据歌词依次答出有微风、小篱笆、太阳、草儿、嫩芽、小河、冰雪融化等意象,讲述了春天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教师带领幼儿在初春的园所或让家长带孩子们去野外感受春天,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欣赏春天的美,并无忧无虑地尽情歌唱。
        三、结束语
        音乐教育中蕴藏着大量的审美教育因素,教师应该采用渗透教育的方式加强儿童对美学能力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儿童利用自身的感知去感受,丰富儿童的情感和审美素质,为今后的素质教育,对学习的热爱和良好乐观的心态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王青.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新西部,2017(33):163-164.
        [2]熊鑫.幼儿园图画书阅读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3]王睿.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审美能力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85.
        [4]席美云.幼儿审美教育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6):79-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