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学观: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科德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黄晓波
[导读]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中包含了诸多与德育相关的内容
        黄晓波
        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  江苏  南通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中包含了诸多与德育相关的内容。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而且需要重视对德育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完善基础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能够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科德育融合”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德育与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发挥出数学学科的德育价值,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科德育;实践路径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在日常授课过程,教师除了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落实自身的教书育人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挖掘,将学科德育融合到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但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融合学科德育,仍然是一大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融合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数学教学与学科德育进行有机融合有着重大意义。首先,学科德育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水平,使得学生在日后能够成长成才。其次,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德育素质水平时,他们理解问题的方式也会更加科学、合理,如此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利。再者,学科德育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融合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促进素质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高质量的德育融合,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日后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对此,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应该重视对学科德育的有效融合。
        二、大数学观: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科德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学科德育不像学科教学,他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不断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德育与教学融合的关键点,通过“润物无声”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同时,点亮学生的“大数学观”,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读到数学知识,产生生活的亲切感,在数学的应用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产生数学的价值感。这种大数学观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科德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在数学教学中,融合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学科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得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得以增强。实际的授课环节,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德育素质培养需求,对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有效挖掘,使得数学学科的德育教育价值得以发挥。
        例如,在围绕“用数对确定位置”相关知识点展开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确定位置的精确性,利用导航系统精确打击目标物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给国外敌对势力以强有力的“震慑”,让学生意识到:国力强大才能保家卫国,在我国军事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无数科学研究者利用他们的知识为国家的强大做出了突出贡献。借助我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日后的知识学习活动中。
        (二)在数学教学中,融合节俭意识
        勤俭节约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当代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们的心情都比较浮躁,他们互相攀比,过着“品牌比拼”的生活。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食物、水电资源被大量浪费的现象。如,人们在使用公共卫生间水龙头的时候,不会下意识地把水龙头关紧;夜晚,走出公共场所的最后一个人,不会随手关掉电源。不少小学生也受之影响,对身边的浪费行为熟视无睹。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


        例如,在围绕“统计”相关知识点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统计自己家中每个月的水电资源使用情况,计算自己家中每个月的水电费数据。在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家中每个月的水电费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在进行数据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每个家庭每个月的水电费各不相同,许多家庭的水电费还有不少节俭的空间;在数据的计算中,学生发现:每个月节约的水电费从长远角度来看,是一笔不小的钱。数据的对比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会让学生产生节约水电的心理需求,在学生心中埋下一种“节俭就是美德”的意识。
        (三)在数学教学中,融合环保意识
        现如今,“河长”“湖长”“林长”等名词已渐渐被大家所熟识,破坏生态的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基于这种背景,各学科教师应该意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职责,借助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引导学生成为环保主义的践行者。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思考的话题:“你们知道一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可以释放多少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吗?”“谈一谈你们周围环境的绿化情况,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呢?”,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由发表意见,让学生了解树木在维持全球自然环境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四)在数学课堂上,融合合作精神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个性。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彰显个性,又应该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学会如何通过合作的方式,提升问题解决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培养时,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性格与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基于此,有针对地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品质。
        例如,在围绕“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部分知识点展开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引导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问题探索,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利用所学知识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学生,能够受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影响,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他们还能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如此就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使得学科教学更加高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用“大数学观”破开学科教学与学科德育之间的壁垒,通过有效的融合,寻找到学科德育与数学教学的衔接点,使得学科德育能够有效融合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不断完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实现德育素质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翟莹.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山东省小学数学学科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17(23):55-56.
        [2]李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数学学科的德育渗透[J].教育家,2018(23):45.
        [3]唐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培养中的德育渗透初探[J].新智慧,2019(23):40.
        [4]南海玉,孙长青.探究学科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6):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