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吴 巧
[导读] 从心理学讲,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将抽象的数学学习转化为形象的数学认知的自我吸收、建构过程
        吴 巧
        重庆两江新区民心佳园小学校401122
        摘要:从心理学讲,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将抽象的数学学习转化为形象的数学认知的自我吸收、建构过程。教学,加强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拓展思维的深度,宽度和纬度,不断优化教与学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应用等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阅读技巧、专题研究、错题整理
        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向学生传递简单的数学基础知识,小学数学题型基本分为概念题、计算题、作图题、解决问题四大类,其中,计算题以训练计算能力为主,作图题以锻炼动手能力为主,另外概念题、解决问题大多以实际生活为例,借助数学相关知识灵活考察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的确,解决问题源于生活实际,又以更高的标准回归到学生的学习中,它是所有题型中,难度系数最大,综合要求最高的。而且,新课标指出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世界,明确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人深思。
一、培养数学阅读技巧,提高文字分析能力
        长期一线教学,深谙有效的数学阅读方法、技巧训练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选择合适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给与他们科学、有序的指导,让他们从“不会读”到“会读”甚至“乐读”,逐步形成阅读策略,才能真正体会数学审题的重要性。  
(一)文字语言反复读、读反复
        教材中逻辑性、严密性要求较高的概念、性质、法则等在教学时先要求勾画出重难点、关键字词,再逐字逐句理解含义,最后组织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最终达到熟读、熟记的效果。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长期坚持,相信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会有明显提高。
(二)图形语言重点读、联系读
        数学图形语言:几何图形、线段图、统计图等,它们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每种图形语言从识图开始,到初步感知基本特征,用专业术语描述图形,最后应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每个阶段都有相应要求,首先识图要明确区分概念,其次图形基本特征要反复记忆,比如各类统计图共性与特性在哪?几何图形边、角、面积、周长各自区别与联系,一一罗列,比较。不同阶段,通过听、读、画、说、变等方法与手段,让学生掌握图形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解图能力。
(三)符号语言反复理、理反复
        数学符号是一种高度抽象化、概括化和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我们常见的公式、定律、各种数量关系推导和演算等,都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符号语言从兴趣开始,再培养数学符号意识,最后分门别类,从易到难整理归类,形成知识网络。遇相似情景,时常检索记忆,最后形成直觉信息存储于大脑,便于帮助学生记忆,从而唤起有意义的联想。
(四)新旧知识对比读
        对比读就是通过读来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对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也可以是同类知识的比较,例如,等式性质一与等式性质二,商不变的几点性质等。对比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五)熟读教材
        新课标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数学教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其中概念、定律、公式等内容既体现数学语言的魅力又不失严谨性;教材中的情景创色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练习题注重基础与能力的训练,学生带着思考有意识的反复阅读,既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又能提升数学阅读能力。
二、典型例题,专题研究
        小学生解决问题除了关注知识点掌握与否,还涉及过程挖掘再思考的问题,解决问题虽来源于生活,但又因其数学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要求使得难度系数升级。数学学习需要时间沉淀,更需要认知理解,如果同一类型题目反复出错,要想攻克重难点,只有直面问题,加深对典型例题的钻研才能迎难而解,突破自身认知理解的壁垒。
(一)参照例题,先模仿
        例题作为数学知识呈现的载体,具有示范引领的功能,它的背后是相关数学思想,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传递。例题好似一座房子的根基,只有根基稳了,房子才会牢固,同理,万变的数学题型,不变的知识点,想要解题游刃有余,就必须钻研例题相关的知识网,依样画葫芦进行梳理,内化,当所有知识点了然于心,各个环节疏通,解题也就一气呵成,数学再无难题可言。
(二)对照例题,再实践
        人的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所以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是灵活的。例题之所以经典,在于它的典型性,其思维训练,方法指导是数学学习的精髓所在,只有对照例题在非典型题目中不断摸索、试错、实践,掌握自己驾驭类似题目的技巧和方法,养成相应思考习惯,才能对数学学习有更深层次的领悟,自身对数学的敏感度,解题能力才能得以升华。
三、错题整理,融会贯通
        整理错题能有效提高数学成绩,错题整理离不开错题本。尽管小学数学是对数学学习能力要求最低的,但其数学题型依然千变万化,解题方法千差万别,能拥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错题本对数学错题的研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易错知识
1、抽丝剥茧
        错误的东西永远会错,面对错误时大多数人的心理暗示,学生也会在屡试屡错中存有挫败感,其实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一错再错。错题整理是数学学习最有价值的部分,整理易错知识,首先找到出错原因,其次详细记录自己对题目条件分析,解题思路,推理方法,演算过程等每一个环节的思考。旁边适当批注、标释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思考,整理过程就是抽丝剥茧,发现问题,总结方法,突破思维,自我肯定的过程,只有难点突破,人的数学学习能力、自信心才会有质的提升。
2、趁热打铁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指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遇错则改,整理趁早,绝不拖沓,对错题保持高度重视,重点研究出错原因,及时反思巩固,才能强化对同类型题目数学思想、解题思路、技巧的理解。
(二)一题多解、触类旁通
        错题研究后,需检验学习能力,一些特殊题型,比如行程问题,差倍问题,追击问题,在理解、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换种思考方向,解题思路,尝试用新的方法解题。对那些知识漏洞、思考漏洞导致的错题,一旦一题多解成功,我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再上一个台阶,数学思维也悄无声息的发散了。
        从心理学讲,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将抽象的数学学习转化为形象的数学认知的自我吸收、建构过程。教学,加强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拓展思维的深度,宽度和纬度,不断优化教与学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应用等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多渠道的,没有特定的方法。对老师,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思维方式,重新审视现有的教学结构,重新思考对于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养目标;对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引导学生真正成长为学习的主人,让数学学习成为有趣、生动的,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