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韦其波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圆柱的认识”这一课开展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动,加深学生理解强化学习印象
        韦其波
        横县校椅镇韦村村委小学  530308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圆柱的认识”这一课开展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动,加深学生理解强化学习印象,本文将主要围绕小学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进行探讨,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实践
        前言
        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圆柱相关知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曲面性质的立体图形,由于和立方体不同,很多学生在刚接触时会感到学习困难,抽象思维还没有得到很好建立。教师在开展圆柱知识点教学时,要考量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认知特点,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圆柱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转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与塑造[1]。在接下来的内容中,笔者将主要探讨“圆柱的认识”教学实践切入角度,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一、巧设方法引出圆柱概念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针对一些自控能力较弱认知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要加强课前的引导,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普遍对新鲜有趣的未知事物有着较大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教师在数学课开始之前,可以通过设置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知识点的趣味性,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数学问题进行延展和思考。课堂的导入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开展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知识重点。
        对于“圆柱的认识”这一堂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自己动手先制作一个圆柱体,了解圆柱的概念以及结构,在学生形成基本认知之后再介入教学,学生的接受度会更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拿出一些实物模型,或者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圆柱体造型,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形象思维[2]。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性较强的环节,让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例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柱体,由其他学生判断这些物体算不算圆柱,结合这些实际例子,导入关于圆柱体的知识正式讲解。
        在引入圆柱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做好一些教具准备,用胶水、剪刀和卡纸等做出圆柱形,让学生观察做好一个圆柱形都需要哪些图形,向学生提问圆柱的上面和下面都是什么样的形状,一边向学生讲解一边做出图形,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柱体的概念。教师演示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使用教具进行模拟,加强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感,此类训练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分解法求出圆柱表面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教给学生。

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包括两部分,一个是上下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有圆柱形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对两者的相加,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上述两个知识点都是以前学过的,所以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先带着学生一同温习圆形以及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回忆结束之后,再向学生演示圆柱体的表面积构成公式[3]。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解法体会圆柱体表面积的构成,进一步的认识圆柱体的高度以及直径概念。在学生完成初步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案,进一步巩固圆柱体表面积公式。学生达到熟练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反向的思维,例如“某保温杯厂有一定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制作出多少圆柱形的水杯?”,通过对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反推,帮助学生打开学习视野。
        三、注重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师要认识到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基本的数学思维,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为后续阶段的更高阶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所以,圆柱相关知识的学习最终仍然要导向到生活实践之中,教师在教学时要尤其注重知识和实践之间的联系,让理论和实践得到融合[4]。圆柱体在生活中是一个随处可见的规则立体图形,教师可以先带动学生共同回忆之前学到的立体图形是如何计算体积的,然后向学生提问:这种体积计算的公式是否适用于圆柱体呢?让学生进行验证。学生会从自己的学习经验出发,提出结论的理由。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学生,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圆柱体其实在形态上类似于长方体,只是在底面积计算的方式上有所不同,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先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然后设置几道应用题,让学生熟练应用计算。这种更注重学生参与感的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的记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把公式抛给学生,让学生记住之后用来解题,忽略了公式推导以及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要将公式的推导尽可能详细的展示出来,并让学生通过应用题的训练反复巩固,最终起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进行“圆柱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关注到知识过程的讲解,而不是急于将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形成记忆、巩固知识,只有尊重学生的思维基础,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才能够真正发挥出素质教育的作用所在。教师也要随时跟进教学反馈,调整方向,运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发现数学的乐趣所在,从而为后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杰.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进行的策略探究[J]. 文理导航, 2020, (011):29-29.
        [2]樊剑.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策略探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10):81-81.
        [3]郭勇. 积累活动经验 促进数学学习——"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思考[J]. 小学教学参考, 2019, 890(05):84-85.
        [4]赵爱华. 强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衔接[J]. 孩子天地, 2020, (04):52-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