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在趣味课堂中展开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邓琴琴
[导读] 让语文课堂有着浓郁的趣味性而成为趣味课堂就需要我们着力采取趣味十足的教学方式,丰富激趣策略,创建出适合学生语文发展的趣味课堂来
        邓琴琴
        四川省岳池县大佛小学校  
        摘要:让语文课堂有着浓郁的趣味性而成为趣味课堂就需要我们着力采取趣味十足的教学方式,丰富激趣策略,创建出适合学生语文发展的趣味课堂来。本文探讨了新颖导入、生活化教学和课本剧表演等激趣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课堂;创建;展开
        近年来,由于受优生率和及格率算法影响,很多学科教学受“比分数高”的考核算法影响而不得不偏航,很多教师在素质教育标签下也不得不“教以应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分而累”,受制于分数而不得不更加拼命学习,有的已经产生了厌学心理。为纠正学生不良心理并减小其在学习中的影响,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将课堂打造成为趣味十足的课堂,使之产生吸引力,从而使学生不自觉地爱上语文学习,乐于语文课堂学习。现实中,小学生对于语文,在理论上他们是应喜欢的,因为语文学科所涉内容丰富,实践性和人文性强,里含趣味因子多,有很强的吸引力,能让学生爱不释手。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增高,爱语文学习的小学生越来越少。故而在强烈倡导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强化学生主体性培养,积极打造创建趣味课堂,让学生受趣而学。
        一、新颖导入以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的教学意义在于激励教师加强导入策略创新,把重力放在新课引入的启幕教学中。通过新颖有趣的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达到课起趣来的效果。为此,我们应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创新新课开课方式,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再加上优美的音乐、感人小故事将学生带到某种特定氛围或情景当中,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一种认知需求,进而激起他们“我要学”的兴趣和需要。
        我们知道,能激趣的新课导入方法很多,我们应结合实际进行选择和组合,使之更有吸引力,卷入作用力度大,能把学生尽早地从课外“收心”入课堂,投入到师生对话中来。例如,在开启《快乐的节日》这篇课文教学时,我们就可选择其同名的音乐作导入。伴随着音乐符号的颤动,学生迅速就被清脆悦耳所营造的轻快愉悦氛围所感柒,故而迫不及待地打开教材想感受节日带来的开心和快乐。目前,多媒体入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手段创新的便捷,而视听法成为了教学导入的又一常客。实践中,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音频,或是创作的课件、微课或是与课文相关的一段影片剪辑。采取这种方式导入,能使新课内容负载到图片、动画和悦耳音效上,使之产生图文结合、视听兼备的学习氛围,并使课文知识的抽象性变成学生易感知的形象性。这种直观化的教学呈现,就使学生“童真“童趣”与课堂内容就进行了无缝融合,更能激起学生“我要学”需求。如《春天在哪里》的教学,我们就可以导入中先播放视频一段春意盎然时,孩子们踏青的视音频。让学生如临其境,身感其中地体会春回大地时的细雨绵绵、柳绿花红、鸟语花香。

这样的呈现,不仅丰富了学生感知,增强了对春天的认知,如果我们再来让学生说说春天在哪里时,她们就不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言。
        导入激趣是我们让课堂在趣味中展开的重头戏,古人就倡导“课未始,趣已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故而我们应对导入环节的激趣实践作浓墨重彩地夯实。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开课重激趣,整个课堂往往都会被这种趣味笼罩,学生学有劲,活力十足。
        二、生活化教学以激趣
        来源于生活现实的语文教学,需要回归真实而展开。生活化教学思想由此而与语文课堂融合。现行语文教材安排的大多是描写小学生身边的语文资源的美文,如《荷叶圆圆》《夏夜多美》等生活味十足的课文,对于这类似的课文教学,有效的做法就是要寻找能引发学生好奇的生活案例作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唤醒的平台,以此来点燃他们好奇的“兴奋点”。而这种“兴奋点”就是他们似曾相识的现实生活,但又不能真正解决。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与现实生活问题之间寻找契合点,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二者贯通的桥梁。实践证明,学生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与现实问题差距越小时,他们由此而产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就越强烈。因此,在语文趣味教学中我们就可利用这样的生活案例以启之,触发他们探究之弦和点燃兴趣之火。
        三、课本剧表演以添趣
        教育家洛克曾明确地告诉我们说的那句很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游戏似的”的话,至今都应让那些执迷于“一言堂”模式的实践者们警醒,必须走出传统,注重教学激趣,让学生受趣内驱而成为学习主人。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应针对那些故事性极强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基础上进行课本剧创作,在自编自排的创新实践中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同时,也从人物角色演出中进入到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深处,身处其境,设身处地。为此,我们可依据学生爱好,让她们选择组合,商讨人物角色职责分工,设计构思所演角色的姿势、神情、语言表达等,根据切身实践体验,增强语文应用。如在课文《白兔和鸭子请客》教学的即将结束之时,我们就鼓励学生在小练笔的基础上进行自导自演课本剧。这样教学,学生不仅进一步体验到了文中角色的切身感受,又丰富了认知,提高了理解力,促进了记忆。
        当然,让语文教学在趣味课堂中展开的途径和方式还有很多。特别是在全面践行“优教优学”的课改实践中,各种“优教”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更需要我们甄别选择以实施,才能使课堂既有趣又有效,从而创建出语文趣味课堂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得到多方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毛雪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课堂的构建[J].好家长,2018年。
        [2]苏春英,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趣味课堂[J].新课程,2015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