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红
重庆市潼南区文星小学校 重庆 402660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育课堂上使用趣味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对学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增强教师课堂的活跃性,提高了教师讲课的乐趣,从而吸引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仅能在轻松自在的课堂上学习到科学知识,还能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并且在小学上课堂上设立科学课程,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开设此课程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效率成果的提高。本文就小学科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做出了简易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趣味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以及应用,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以及学生的欢迎。小学科学在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阶段有着重要作用。而且现如今的教育教学模式都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在小学科学教育课堂上实行趣味性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在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同时还增强学生的科学能力,还能够在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发散学生科学思维模式,从而达到科学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
一、趣味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这个世界接触不多,但却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科学课就更为的喜爱。在通过对学生进行趣味教学的时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科学教学的时候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专注的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科学课堂上实施趣味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在边玩边学的情况下轻松获得科学知识。
1、通过对学生进行趣味教学,能够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在学习科学时的求知欲望,加强学生对于科学这门学科的喜爱。然而要怎样才能够增加学生对科学科学的喜爱?首先应该增强学生对于科学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每次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传授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小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喜欢,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杠杆》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小游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班级上挑选一名身材比较魁梧的男生和一名身材比较娇小的女生,进行“掰手腕”的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学生肯定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想当然的认为,身材比较魁梧的男生将获得游戏的胜利。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动员两名学生进行游戏,教师让身材比较魁梧的男同学站在接近门转轴的地方,然后教师将门不断的往外推,随后教师让身材比较娇小的女生。站在远离门转轴的地方,手握门把手,并且用力将门往里拉,教师在比赛开始前划定好分界线,然后让两名学生开始进行比赛。最终的比赛结果肯定超乎了每位同学的预想。这样通过比赛的结果,就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
2、教师通过趣味教学,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但是,想要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只提高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学生在学习科学时候的注意力。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活动课程,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学习能力的增强。比如教师在教学《月相变化及其成因》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的想象自己假如到了月球上,让学生再通过一些多媒体以及课外材料,想象一下自己在月球上的所见所闻,并且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学生不仅通过多媒体以及课外材料了解到了月球的情况,还在进行想象的时候开发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通过趣味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
1、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好引导性的角色。通过趣味教学模式,来不断的增强学生的科学动手能力。
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比如教师在教育教学《水的浮力》的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铁块和木块,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把这两样东西同时放入到水槽当中,通过实践,学生们就会发现,在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水中的时候,铁块就会很快的沉到了水底,反观木块不但没有沉入水底还在水面上漂浮着,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铁块和木块的不同情况进行提问。学生肯定都会斩钉截铁的回答到,因为铁块儿比较沉重。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例来对学生进行反问,运输以及乘客的轮船也是由铁制材料制成的,为什么游轮就可以浮于水面而不沉底?这样学生们就会对教师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活动进行对比而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能够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
2、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有趣的实验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宠溺,让学生失去了动手的机会。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一些比较有趣的实验活动来调动起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的教学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对小灯泡的点亮进行实际操作。在小灯泡点亮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灯泡能够被点亮的科学原理。从而促进小学生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实力。
二、如何在小学生科学课堂上进行趣味教学
(一)以情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情境的设立,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在进行情景设立的时候,要以教材理论为基础,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根据情境中的问题对学生作出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来作出回答。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回答的时候不断的开拓自己的思维,增强对科学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进行教学《杠杆原理》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扇子或者开瓶器,通过对这些东西的使用,让学生来判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件的使用,就能够对物件作出杠杆原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科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断加强对教材的优化,提高科学课堂的乐趣
通过对学生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在科学课上进行的一些实验活动。科学实验活动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传授课程教育内容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强科学课堂乐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在实验中不断进行思考与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科学实验活动中轻松自在的获得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不但要做好教育的引领者还要不断的改良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师对于科学的教育成果。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加强趣味教学方式,不断增强教学课堂上的活跃性,激发学生对于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促进科学在小学课堂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敬. 信息化视域下小学科学趣味性教学的方法[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2]刘书恒.激发兴趣 收获精彩——小学科学趣味性教学模式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