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安亮
广西河池市都安县澄江中学 广西河池 530700
摘要:板书功力对一名语文教师而言是一门基本功,优秀的板书首先要做到清晰明了;其次要做到短小精炼、便于记忆;最后要做到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本文简要分析了语文课堂板书使用的意义;介绍了巧用板书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希望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板书;课堂效率
引言:语文课中的板书是语文课堂教育实践中最常用的授课辅助工具。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上中广泛采用的多媒体方式,让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变得丰富多彩。当然,多媒体教学会促使教师花一些时间去制作教材用图片,并搜集教材相关资料,这些操作都容易使得众多语文教师课余备课时间被占据,研读教材篇目的时间被占据,所以常常会有意无意减少对原先最少使用的板书设计,削弱了板书使用。此外,PPT等电子化教育的课件中可以收入许多延展知识,然而容易超出一堂课所能承载的内容,这对课堂生成反而造成了阻碍。语文教师应当主动思考如何利用原有板书的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巧用板书提高课堂质量。
一、语文课堂板书使用的意义
1、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整体理解
初中语文课程在原有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全面关注篇目整体的理解与学习。板书应用于课堂的过程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教材篇目中提取的语言点信息开展高效的意识认知加工,并且优质的板书流程设计可以在板书逐步生成过程中链接师生与生生关系,从而产生多方的互动与合作。这样的板书既能起到拉住学生课堂注意力,又能自然而然的让学生转变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板书是语文课堂实践的最基本环节,虽然其在形式上较为简单,但是对语文课堂效率和教材内容中的逻辑框架都能够充分的展示,并且让学生明确地接受到教师对文章梳理方法与过程。
2、充分发挥提示重点的作用
众所公认,语文与其他语言学科有自身独有的体系知识,也具备自身系统性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语文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分析文章知识点并呈现文章框架,板书可以充分体现教师讲解的语言点与文章脉络,教材内精选的课文都是充分反映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内涵的优秀作品,优质的板书就需要提示学习文章时的关键。通过对教材文章的解构,体现出教师对课文再创作的结晶。教师板书充分体现了教师希望同学通过学习教材所要掌握的关键点与理解文章脉络的方法,然后能自主的对文章进行解读与提炼。
二、巧用板书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1、充分突出板书服务于教学
语文板书必须充分发挥其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板书的呈现效果在于其精准、全面、整体一致。板书的精准是指教师板书高度凝结教材文章的精髓而直击教材内容的核心,展示教材的教育意图。具体而言,板书在黑板上短小精悍,条理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教师书写板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核心的过程。板书的全面是指教师的板书设计全方位展示课文的各段落思路。自然优质板书是精准与全面的良好统一。
整体一致是指教师安排的板书内容需要与课文的逻辑与精神内涵保持一致,辅助学生读懂教材,掌握语言要点,树立学生整体的系统性的整体思维方式。
例如,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讲课过程中,教师的板书可以先根据段落的要点开始,推进到整个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布局结构,再推进到作者对自己这片小天地的感受之中。板书的过程可以和作者的思路一致,由物及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展现出全文的概貌,辅助学生理解整篇课文内容。
2、板书与多媒体结合
板书不单单是授课教师对课文的再次解构,也是教师对教材中各类知识点传递。在板书的理论反馈能力和形式的美感上可以与和现代信息设备相结合,让板书与PPT和多媒体形式产生奇妙的互动。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要遵循创新尝试与互动清晰的理念。创新尝试就是指板书与多媒体之间通过有机的连接,将创新形式与板书精准和全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创新课堂表现形式下对课文的关键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互动清晰是指板书与多媒体内部之间存有一定互动关系相互指向,并且条理清晰,顺序严谨。
例如,《白杨礼赞》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课文板书和视频多媒体相联系,让白杨的形象清晰的展现学生面前,将大西北的广袤情境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要赞扬白杨树而不是其他树种,为什么白杨树显示了惊人的生命力。在多媒体和板书的互动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散文中的赞美与感叹。
3、板书与启发提问相结合
语文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应当注意板书中需要渗透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在板书中应当设置适应学生主动探究的部分,进而让语文课程的板书变动灵活多样、授课内容丰富多彩。语文教师在与学生授课时既包括了语言知识的传递,又包括了学生主动学习方法的学习。板书的设计与呈现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过程,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巧妙的设问可以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参与程度。教师在铺陈板书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需要依照临场的学生动态学习状态和现场的氛围调整设问与板书配合的方式,灵活机动地将事先准备的板书徐徐呈现。
例如,在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授课时,教师的板书就是围绕中心词“谁”做文章。“谁”这个汉字原本就是疑问词,围绕“谁”字展开板书,也就自然而然地将与文章有关的设问抛向了学生。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又是为了谁?谁在支持最可爱的人?谁又是最可爱的人的敌人?这些敌人又是为了谁在战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与解答,学生们对朝鲜战争保家卫国的含义会有深层次地理解,也会对文中的记忆点印象深刻,同时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也为掌握自主阅读的技巧。
结束语:
教师对语文板书注重创新将能够给课堂实践带去活力。语文教师在面对学生应用板书呈现自我的对文章的理解与思维过程,需要结合当代各种有益的教学理念。在当代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碰撞下,展示出板书在新时代仍然具有独特优势,明显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资料:
[1]朱振华.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32-34.
[2]况卫星. 现代电教设备与传统教学结合带活语文课堂[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