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孙 阵
[导读]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孙 阵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一目标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反复训练中逐渐达到的。“积累”“体验”“语感”等关键词也标明朗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在小学阶段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点滴做法。在课前我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我们班我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是:预习中课文读三遍,第一遍结合认字表和查字典读准字音;第二遍读正确、连贯,不添字,不落字;第三遍读好长句中的断句,标点符号的停顿。在读完三遍课文后,看看哪些知识点自己能够看懂,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来解决),对不理解的内容做好标注,上课老师讲到这个部分的时候,要高度集中注意。
        教学中,课题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我对学生这样训练:要突出人物怎么读(董存瑞重音读);要突出事件怎么读(炸暗堡重音读);要突出精神品质怎么读(舍身重音读)。


        “课标”教学建议中写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我们也应该清楚明白,朗读并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方式。默读、诵读、浏览也都有很高的教学价值。真正的朗读艺术在于清楚:哪些课文,哪些地方需要重点朗读,反复咀嚼?哪些地方只需一般的朗读?什么时候用其它方式要比朗读的效果好?什么时候又是训练朗读的最佳时机,等等,因文而宜。同时,也要做到因人而宜,女同学读诗歌、散文比较有优势,男同学读科技、军事类的比较有优势。
        我谈一下自己在古诗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做法。古诗教学读是根本,我是这样训练的:1、读得字正腔圆(课标所说的正确);2、读得有板有眼(课标所说的流利);3、读出感情、意境(课标所说的有感情)。这三步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
        教学中我们关注最多的不再是教材、教案,而是学生。学生的朗读和老师的示范、朗读技巧的指导(包括长句的断句、标点的停顿、重音)、学生朗读的评价等是分不开的。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而这种情来源于学生的内心,学生这种感情靠谁来调动——老师的感情。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是不说是激情万丈,也应该是激情四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