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柱
黑龙江省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151400
摘要: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是第一要务,但在体育锻炼教学中,锻炼的不只是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意志的锻炼,培养学生抗挫折的心理内容,只有专业才能真正体现高中体育的价值和内容。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问题。
关键词:高中体育;学生抗挫;心理教育
引言
高中阶段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属于比较常见的现象,他们很容易对因为社会各界的不满产生挫败感,若教师无法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其走出这种思想,那么就很难消除学生的挫败感,而且还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将对学生进行抗挫折心理教育当作教育的重点内容,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尽可能促进高中体育教育的发展。
1高中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1.1是适应新课改标准的重要教育形式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化,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加以关注,以抗挫折教育方式,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力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所承受的生活、工作、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作为高中生,人生重要的发展阶段,从高中走入大学就像是在社会进行工作的选择一般,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抗挫折能力,必然无法在众多优秀人才中得到发展。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得到良好的发展,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必须要展开抗挫折心理教育,强化高中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直面困难与挫折,用良好的心态来积极的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让挫折成为成长的垫脚石,助力高中生后续学习成长过程,不断的适应各种压力,进行自我疏导,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
1.2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开展抗挫折教育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该阶段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若在该过程中没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任由其不满的情绪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其做出极端的行为,做出无法想象的事情。因此在高中体育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开展抗挫折心理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自身所遇见的问题,同时能够接受自己学习中的错误,并在发现错误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知错误,以便于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利用抗挫折心理教育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2高中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的策略
2.1加强榜样引导能力,做好抗挫折心理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决定了学生的挫折内容和受挫心理也是不同的,如果单纯依靠教师外力干预是不够的,必须要树立学生榜样,通过同伴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高中生阶段,学生自我意识明显提升,对教师的态度各不相同,教师的抗挫折教育效果也是因人而异,有时容易出现反作用,通过榜样引导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引导学生以榜样为自身发展和成长的目标,提升学生克服挫折的信心。如高中体育《跳远》教学中,高中生的跳远能力是不足的,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可以达到优秀标准,有的学生则在及格线上边缘挣扎,部分学生跳远能力不足,对跳远失去了信心。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开展指导过程中,跳远的初期改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对教师的指导无法听从或不配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学生群里选择一个榜样,选择跳远能力强,跳远技术好的几名学生进行榜样树立,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每个优秀典型的树立成绩必须要达到优秀以上而且在运动思想上比较积极,对于体能好但体育精神较差的学生不宜树立为榜样。此外鼓励榜样学生与其他学生建立帮扶小组,互相之间进行学习,不断提升小组的成绩,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平均跳远的对比,学生在组队PK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不服输的心理,自然也会不断在运动训练中提升自身的成绩,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抗挫折意识,提升学生参与跳远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榜样对学生抗挫折心理的培养非常重要,学生群体中的榜样树立必须要挑选运动能力强、运动意愿强的学生为主,通过树立优秀学生的方式快速在学生群体内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逐渐形成比学赶帮超的体育运动精神,在体育运动中向优秀学生学习。
2.2结合学生差异性需求,做好抗挫分类指导
高中体育教学指导过程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抗挫折分类指导,提升学生抗挫能力。高中生体育能力的抗挫折是有所差距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体育背景不同导致在抗挫折能力方面有所偏差,分类指导要兼顾学生不同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以俯卧撑、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为例,这些项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对学生单项体能的训练,按照3分钟为限进行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设目标,根据自己目标是否达成来确定是否继续,对没有按照要求完成的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挫折感,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给予鼓励、支持可以适当调低目标,如从3分钟50个降低到3分钟30个给予学生锻炼的信心,而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增加训练量,如从3分钟50个增加到3分钟60个甚至更多,通过逐步增加的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的同时也给予学生运动的信心。总之,学生个体的差异造成了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抗挫折能力有所差异,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鼓励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体育运动当中,有效避免单一鼓励方式对学生抗挫折的影响。
结束语
高中生日常学习压力比较大,面对升学的困扰,学生普遍存在受挫折的心理,部分学生心理较为脆弱。高中体育承担着学生体质锻炼的重要任务,在体质锻炼过程中可以积极进行抗挫折的渗透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挫折的内容,学会合理宣泄压力,学会面对压力,提高自身抗挫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莉.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J].高考,2018(24):277.
[2]林亚宗.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2):50+52.
[3]李建军.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3(04):180-181.
[4]钟宏新.高中体育教学实践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11):39-40.男,一级教师(中级) 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