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5期   作者:闫峰明 徐瑞宁 于洋
[导读] 人类要构建美好的生活环境,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顺应自然。
        闫峰明  徐瑞宁 于洋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 532100
        [摘要]人类要构建美好的生活环境,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我国在这方面进步很快,2000年,颁布《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整治、监管力度,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解决了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一些重大修复和生态保护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实现了社会发展理念由“要金山银山”向“更要绿水青山”的转变,构建了环境资源循环性社会建设的基础框架,按下绿色发展的快进键,“国家颜值”与日俱进。本文就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资源;循环经济;循环型社会;构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碳达峰后稳中有降”的目标,对我国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对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现代化、强化生态治理体系建设做了具体的安排。因此,加大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的研究力度,促进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科学文化成就,都是指导社会进步建设的宝贵经验,有针对性地学习借鉴,“洋为中用”,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将有很大的帮助。
        1.通过立法规范市场运作的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的经验
        美国和德国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中,改善工业化对生态环境污染现状,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较为成功的国家,其经验值得借鉴学习。比如1976年美联邦颁布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对优化环境生态保护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节约生态资源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1989年,为了加大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力度,在联邦《固体废弃物处置法》的基础上,加州政府又制定了更为具体、详细的《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对预期达不到环境资源循环建设目标要求的城市提出严厉的处罚方式和具体目标,还有几个州政府明令要求,新闻纸的原料资源循环利用率占总数一半以上。又如,德国在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先后就废弃物循环利用法规多次完善修改,从废物的循环利用逐步转向废弃物的避免产生,以产生废弃物最小限度为目标要求,把政府与公民的合作以及个人承担废弃物污染治理的目标方式,确立构建环境资源型社会的建设原则,利用市场机制、行政、经济手段和法规约束“三合一”的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思路,收到循环经济的显著效益,促进了社会、持续健康的中长期稳定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的竞争水平。
        2.引导鼓励和经济措施促进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的构建
        受美、德国家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和启发,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欧盟一些发达国家也跨入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行列,欧盟和北美的国家通过立法形式,鼓励废旧物资回收循环利用,提倡绿色发展,尤其是欧盟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做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要求,比如,有关法规规定商业界必须回收废弃电器,国家鼓励大型废弃电器像电冰箱、洗衣机等用于循环再生产利用。法国鼓励包装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达到85%以上,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末端治理”和“管端预防”的办法,采取积极有力的鼓励措施。促进环境资源循环社会的构建。尤其是日本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很多经验更值得学习参考。


        3、我国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必要性
        经过近几十年工业化粗放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恶性开发利用,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健康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悬崖勒马”加大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建设力度,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自主创新、推陈出新,开创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的新路子。
        二、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的策略
        1.强化法规的规范作用和加大政策的宏观调控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不但我国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解决了温饱,脱离了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进发,这是积极地一面;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容忽视,像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惊人和资源枯竭紧张对立性凸显,工业产能落后等等,严重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进入从“量”到“质”需求时代,因此,从国家角度加大构建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力度,如,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提高宏观调控的强制力;从社会角度的经济建设、教育文化等领域普及发展新理念;从公民个人角度提倡低碳生活。国家、社会、公民多元化力量措施形成合力,使未来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日趋规范。
        2.建设现代化环境资源循环型经济关系
        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建设过程中资源盲目恶性开发利用,按下了暂停键,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冲击等对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影响,构建环境循环经济型社会就是以建设现代化环境资源循环型经济关系为基础,丰富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主动求变、自主创新中实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落实发展新理念,是我国在激烈地国际竞争中不断赢得主动,人民生活的越累越美好。
        3.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构建环境资源循环经济型社会是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总要求,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策体系以及相关的机制建设等,都是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创新”“开放”“共享”,盘活各种经济要素,实现集约化发展的目的,为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动力。因此,构建环境资源经济循环型社会必须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目标,做到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三、结论
        构建环境资源循型社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在实际经济普遍萧条,经济复苏能力微弱的大环境下,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补充的新发展格局,是环境资源循环型社会构建的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讨研究新经验、新成果,促进社会经济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宏达.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J].化工管理,2020(17):58-59.
        [2]文辰诚.循环消费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价值分析[J].中国商论,2018(10):60-61.
        [3]慈福义.资源环境约束下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评价——以济南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6,35(0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