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威海市羊亭学校 264200
摘要:“主题”这个词语在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意思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意思,它通常代表这课文的主旨或是中心意思。现在,主题阅读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并将其广泛运用到课堂上,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种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本文主要分析了主题阅读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的必要条件以及主题阅读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具体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主题阅读;九年级;语文教学
引言:阅读部分是语文的重要部分之一,尤其是对于九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师重点是要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主题阅读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方式,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只指学生在阅读一些国内的或是古今中外的名著时,都要围绕着同一主题来阅读,并且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在一定时间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与感悟,最后,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文本,让学生对文章本身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学生积累了阅读量,增长了见识和眼界,在与同学们互相分享讨论的过程中,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九年级语文主题阅读的基本原则
上文中提到过,主题阅读是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围绕同一主题,在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后,能对文章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能同时分析多篇文章,将文本知识延伸至课外,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课相比于其他课程而言会有点枯燥,尤其是分析文章的时候,学生会提不起兴趣,因此我们采用主题阅读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为原则。教师在主题阅读的时候,不能因为对该教学方法运用时的不熟练而忽略了和学生的互动,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积极引导;第二,要营造合理的教学情境。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融入主题阅读需要我们营造合理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眼球,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第三,分享性原则。教师在进行主题阅读时,要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包括一些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教师也要分享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从多方面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分享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更好地尊重他人。
二、九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
1. 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师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之前,要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如何选择同一主题的素材值得深思。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学校图书馆的巨大图书资源,慢慢筛序。在主题阅读教学的开始,可以挑选一些难度较低的阅读材料,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轻松、愉悦地阅读,因此,选择的阅读素材难度不能大,但同时要注意这些材料必须要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提高自己的语文整体水平。等过了一段时间,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之后,教师就需要给学生上升一些难度,适当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内容深刻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和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知识,有了新的领悟,这样对阅读就会越加渴望,在全班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极阅读。最后,教师应该要对同学的阅读量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情况进行分类,为他们挑选不同的阅读素材,对于那些阅读基础较好、阅读量较大的同学来说,教师这个时候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阅读素材,让他们自行挑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地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提升他们深层次探索文本的能力,对于那些学习懒散,阅读习惯较差的同学,可以帮助他们挑选阅读难度较低的材料。总之,在阅读材料的挑选上不能一概而论,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2. 营造良好的主题阅读环境。
主题阅读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主题阅读环境,这一环境的营造需要学校的帮助,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
可以在学校组织开展一些大型的读书交流会,带动整个学校语文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身边的同学的带领下,慢慢在阅读上具有自觉性,读书交流会方便学生在阅读之后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教师也可以在本班开展读书报告会,在刚开始的几次由教师重点分享自己的一些阅读方法以及阅读心得,让学生熟悉读书报告会的流程,阅读的技巧以及如何分析文章的情感,在之后可以交这个主场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后面聆听并适当点评;此外,教师还可以评选出最优秀的读书笔记,将这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再按班级内进行传阅,让其他学生观摩、学习,这样一来可以激发这些优秀读书笔记的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产生荣誉感,在今后会更加认真地阅读并做好笔记,另一方面还能让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学习,榜样作用就是从身边的人,发挥他们的良好带头作用。良好的主题阅读环境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这离不开教师和学校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共创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三、主题阅读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1,延伸性主题阅读
延伸性主题阅读是指在主题阅读时,围绕一篇中心文章的重心来阅读,以此让学生掌握好重点篇目和中心文章的一些行文逻辑和写作技巧。比如说在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延伸性主题阅读。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查字典、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在老师的带领下加深对文本知识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深入阅读《岳阳楼记》,体悟作者范仲淹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当时作者在写下这边游记的感受,然后还能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一下范仲淹的其他作品,如《渔家傲秋思》、《江上渔者》等,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要积极向老师请教,教师应该要耐心为学生解答。
2,层次化教学,突破难点
初中生在自行阅读的时候往往对文本分析不到位,并且由于语言逻辑能力较弱,他们会想要比阅读课程。因此,在讲授主题阅读课程时,教师可以分层次的教学,首先可以让学生对部分语句进行赏析,分析语句的修辞手法,用词等,逐步过渡到段落的赏析,要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过渡,通过这种分层次的理解,来克服学生对阅读的畏惧心理,降低阅读的难度,并且从语句到段落的学习能让学生的条理更加清晰,提高阅读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对优美语句进行积累,为学生的写作积累好的素材。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一些陌生的词汇,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造句,其次是找出全文脉络所在,然后让学生选出本篇文章中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并说明原因,逐一解剖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理解作者通过对该人物的塑写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表面到深刻,最大程度地理解文章内涵。
3,以小组为单位教学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仔细推敲文章中一些词语运用的精准性,是否可以找到类似的词语进行替换,互相分享自己对文章的体悟和感受,在交流时,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一些特殊的文章比如小说形式的文章进行分角色表演,通过不同的小组的角色扮演,学生可以看到不同的展现形式,每个人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和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表演后进行点评,对每一个小组都要给予表扬,提升主题阅读的趣味性。在主题阅读中加入小组的合作探究,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也是能够提升九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用适当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努力为主题阅读创造条件,为学生挑选合适的阅读素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主题阅读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延伸性主题阅读,分层次教学,逐步突破难点。
参考文献:
[1]束有霞.九年级语文教学中主题阅读的应用研究[J].好家长,2020(59):69-70.
[2]宋成道. 主题教学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3]韩静.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调查研究[D].鲁东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