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5期   作者:何雪梅
[导读] 语文在小学教学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以及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影响。
        何雪梅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天福镇小学校  629111
        摘要:语文在小学教学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以及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吸取文化知识,并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秀的教材,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及知识内涵充分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堂模式中提高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引言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科目,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则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所要贯彻的重要内容,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则需要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实现其知识技能发展的同时,贯彻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高效教学是指高效率和高效果的教学,为了达成高效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实现教学合理推进的基础上,也要能想办法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相应的,教师就需要能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1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质不仅只传播课本教材上的文化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唤醒身体中的意识和潜力,努力将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内在的核心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判断学生整体能力的重要标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关乎着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利用课本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积累学生的文化知识,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并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中提高民族文化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2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体策略
        2.1从学习兴趣培养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该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外界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从其学习兴趣培养入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改变传统纯理论教学模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入学生熟悉的场景或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从语文学习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提高教学有效性。另外,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加以分析和研究,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通过更新颖、更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学习氛围更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
        2.2组织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对语文课堂优秀品格、美好情感的认知与体验,让学生爱语文、爱生活。比如在学到《父爱之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让大家思考了自己在生活中跟父亲发生的有趣的故事、难忘的经历,由此生发出大家对父爱的深切感触。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了一次“我给父亲写封信”写作教育实践活动。

笔者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祝福,或者其他想对父亲说的话写出来。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笔者让学生感受到的来自父辈亲情的爱转化为一种实际行动上的感恩回馈。这不仅对促进亲子关系的向好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亲情的美好,埋下了知恩图报的感恩的种子。这就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2.3教师树立全新教学观念,充分落实核心素养教学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抛弃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观念,树立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的学生由于接触社会的途径不断增加,对社会的认知也更全面,他们往往会具备自己独特的想法,具备不同的优点以及长处,因此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并注重将教学目标具体化,这样能够确保教学设计及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创新优化,最大程度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另外,对于写作能力较差、写作素材累积不够丰富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加强重视,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只有建立在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获得更好发展。不仅如此,教师在树立全新教学观念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将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使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价值,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2.4设计开放问题,培养思维、提升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所指的主要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思维能力与品质的提升,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设置一些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对具体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可以使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对句子进行筛选,从而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进行相关内容的表达。在教学实际中,为了实现有效开放问题的设计,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前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研究有效问题的设计规范。
        2.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向,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开改性,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学习壁垒进行有效突破,使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切实提高,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实践能力的不断强化,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保持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使教学氛围更加有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增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对其综合能力提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所要主动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能否有效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为了实现高效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进行教学研究,尝试突显出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吸取文化力量,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宗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0:2.
[2]马甲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J].试题与研究,2020(13):78.
[3]魏才炜.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与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145.
[4]郜根珍.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12):87.
[5]林志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读写算,2018(2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