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5期   作者:杜隽泽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教师不会再过度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
        杜隽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第二小学   8481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教师不会再过度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语文属于语言类科目,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现状,从而更好地借助阅读教学的优势,促使学生可以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文本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对话。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针对小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征,寻找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性教学方法,既要保证教师在传统教学当中的主导作用,也应该适当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既要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契合这个学习阶段学生的主要特点,又要让这种创新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然而,在这样的探索过程当中,也存在着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总结经验,不断寻找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特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都活泼好动,他们不喜欢被束缚,但是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语文阅读没有兴趣同时对语文产生了片面的认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师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法灌输给学生,未能意识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教师只关注文本内容的讲解,不能调动学生在阅读中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无法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阅读资源不足,内容缺乏吸引力。阅读材料都是为了提升阅读能力而选取的,这样就造成了阅读资源的枯燥性。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储备阅读书籍,致使学生喜欢阅读的内容不多,不能满足处于发展中的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的技巧与方法没有教给学生。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2.1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顾名思义就是对语文的整体感知和感觉。大量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更加深刻的领悟和感受,同时也能够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另外,一旦小学生通过良好的阅读教育养成了良好的语感,那么将会给后续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阅读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掌握大量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和眼界;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根据阅读材料产生不同的联想,通过联想可以将生涩难懂的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化,进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的语文阅读材料都是经过有关专家精选的中外名家名作,这些阅读材料用词讲究、意境深远、情感浓厚,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和文学美感。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这类材料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审美能力、陶冶学生自身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达到新课改的教育目标,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3.1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于童话故事、动物小说等阅读其实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当中,也要注意观察学生对于哪些方面的阅读文本更加感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本来进行教学,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出发,就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总之,学会“投其所好”,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足,不仅不能学习到基础知识,还会降低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营造问题情境。如教师可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阅读。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改正,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不仅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
        3.3创建活跃高效课堂氛围
        语文阅读课程相对其他课程来说,会有一点枯燥与乏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来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学生则更加不愿意去学习,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一定要适度,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的活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就沦为形式主义,教师应该要营造活跃高效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二年级课文《小马过河》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进行朗读甚至是表演,并让剩余的学生进行旁白的朗读,这样学生既有参与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之上,还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氛围,学生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之上还可以举行其他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举办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等,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也能够在其中学到知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寓教于乐。
        3.4树立时段性授课目标,增强课堂方案执行性
        在语文学习阶段,学生掌握的生活积累和课堂的知识点同样重要。阅读是提高学生积累量的重要手段,只有阅读的文章足够多,才能在应用时,有话可说。基于此,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上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论,同时,还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理论探索。在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也要有效地将所学知识点,融入到更多的阅读实践当中,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为以后可以真知灼见地提出自己的阅读观奠定基础。同时,语文知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持久力,更多的也是思辨力,学生要及时的进行阅读内容分析处理,在阅读时,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时段性的目标,减少学生的压力,将学习大纲进行细化,让每节课都能有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不需要过多精力,保证授课内容高效且保证质量,学生可以快速地从中学到基础的阅读技巧。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是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得到良好培养,教师应该继续去探索更多的有效策略并实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使小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阅读的魅力,愿意自主积极地去学习,养成语文阅读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郭洪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08):81.
[2]王远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9(07):56.
[3]王东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97-98.
[4]马红兵.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5]李昱.解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68.
[6]薄天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8(36):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