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依据国内钢琴培训机构的发展态势所引发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杨晨琛
[导读] 钢琴音乐是一种极具专业认知和审美的艺术作品,它以其独特的的声音表现力和独特的的弹奏技巧获得了“乐器之王”的美誉。
        杨晨琛
        安徽皖西学院艺术学院  邮编237012
        摘 要:钢琴音乐是一种极具专业认知和审美的艺术作品,它以其独特的的声音表现力和独特的的弹奏技巧获得了“乐器之王”的美誉。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钢琴的艺术性和社会性日益显现,更多的年轻人和家长们开始关注钢琴教育。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原本人口众多的皖西地区有越来越越多家长如同国家其它地区一样,着重从幼儿时期就提供机会让孩子开始学习钢琴。家长对孩子钢琴培养的观念、教培机构和老师的钢琴教学方向和方法以及幼儿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和理解都将影响钢琴启蒙教育的经济成本、学习效果是否良好有序。
        关键词:教培机构 钢琴教育 成本 效果
        一、钢琴培训行业发展状态
        近年来,随着皖西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钢琴教育得到很大发展。由于皖西地区钢琴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在教学上还存在许多不正规、不严格的现象。时下流行的“钢琴热”和“考级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极易使学习钢琴的孩子和家长走入误区。
        本课题立足当地地区市场上的幼儿钢琴教育现状,结合当地的艺术文化氛围和政府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方向,调研学习钢琴的幼儿、家长、教师的基本观点,整理和分析各个方面关于钢琴教育学习的动机和实施的现状,分析幼儿钢琴教育中的弊端和问题。
        1.1钢琴培训向幼儿年龄段转移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其音域范围乎囊括了音乐体系中的全部音乐,是除了管风琴以外音域最广的乐器。钢琴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中,需要弹奏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知觉等情绪感受中调动身体的弹奏技巧的投入。到了如今,不少的家长让孩子从四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充分利用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切换快,好奇心浓厚、模仿能力强大、可塑性较强等特点,将钢琴这种新鲜事物置放到孩子面前,让他们获得良好的音乐素养。
        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国内钢琴培训未来6年的行业现状和前景分析报告,其中重点提到社会上关于钢琴教育的目标对象虽然主要以中小学生为主,但是年龄也逐渐向幼儿年龄段转移。
        家长们希望幼儿钢琴教育达到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一是让孩子们接受和感受钢琴这种优雅的高端艺术,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二是让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自我驱动力。
        1.2幼儿钢琴培训需求的增加和供给资源匮乏的冲突 
        受到钢琴本身价格问题、公立学校教育设施匮乏问题、学校钢琴教学师资问题等的影响,家长对学生在公立学校校内接受钢琴教育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家长们对出于孩子未来技能的焦虑,不断的对琴行、艺校、青少年宫等钢琴培训机构进行了解和对比,不断的尝试为孩子找到一个教学好的钢琴教师。
        一方面钢琴教育在成人和中学生年龄段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化钢琴教育的需求和师资及资源力量却处于匮乏而无法满足的冲突的状态中,甚至幼儿钢琴教育行业并未形成一定的教学标准和行业标准,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中。
        1.3核心的音乐素养的培养的缺乏
        本课题对皖西地区钢琴学校、幼儿园等社会办学机构、琴童、琴童家长、钢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结合课题组成员多年担任钢琴教师一直积累的教学经验了解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特点,经过分析整理发现它们在培养幼儿钢琴素养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
        比如在幼儿钢琴学习中的谱线、节奏、触键、乐感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正确指引和自驱力。比如弹奏集中指法而忽略音符及音名;节拍快慢随意;手指弹奏力度和技巧方法不正确。
        一旦幼儿在核心素养的学习和理解上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对于不正确方法的印象越来越深刻,在整个音乐的理解上容易进入节奏不准确、音色糟糕、音乐美感匮乏的状态,进而成为音乐的厌恶者。
        
二、幼儿钢琴教育的发展策略
        通过查阅近年来其他地区对幼儿钢琴教育现况的文献资料、对皖西地区幼儿钢琴教育培训机构和从事幼儿钢琴教学的老师进行摸底调查、对幼儿及其家长和幼儿钢琴教育培训老师调查问卷、现场旁听幼儿钢琴教育课等多种方式,对调研得出的数据资料进行及时地汇总、分析,提出几条相对具体的解决办法与改善策略。
        2.1改善钢琴师资的准入资格壁垒
        目前在各大培训机构和私人课堂教学的钢琴老师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有对钢琴教学缺乏完整认知的业余音乐生,有对具体教学方法缺乏了解的主修钢琴专业的学生,有对儿童教育的专业化知识缺乏的老师,更有对钢琴知识的结构体系缺乏了解的学前专业毕业的老师。
        整体来看钢琴培训机构在钢琴专业知识、儿童心理知识、学前儿童的教学体系等方面依然缺乏必要的参照标准。再加上机构内的老师年轻化,专业知识匮乏,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内容过多的实在教授演奏技术,对幼儿心理过程基本处于匮乏状态,钢琴教育从未实现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情趣和艺术审美的目标,更多的经历、时间和金钱都投入到了对钢琴乐器技能掌握与演奏表演上。
        基于此种情况,整个行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准入资格壁垒、行业机构建立标准、完善的教师激励体系等,让钢琴教育更多的传递艺术美感,让他们在游戏般的教学体系中感受到快乐,进而深入其中展现、感受和认知声音的魅力,并用他们自己所创造的旋律去感动自己,感动听者。
        2.2教学体系的建立
        教学体系的建立对一个机构的运营、老师的教学过程、孩子的学习效果都有着纲领性的引导作用。在确定了以审美情趣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后,就应该更好的搭建相应配位的服务体系、考量体系。


        首先,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应该建立在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基础之上,避免以技术的掌握程度来评价钢琴的教学成果,更多的以歌唱、游戏、多媒体技术、情景搭建、角色扮演、故事场景等多种方式激发和启发幼儿的认知学习能力,通过激发幼儿在具象、色彩、感受等各方面的认知基础来让孩子在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钢琴的技能、艺术的审美。
        其次,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的匹配教学体系的大纲领性内容。要在市场上的教材上选择其符合教学体系的,舍弃与教学体系相违背的。我们可以通过采购多种教材,将其拆解、分析、整理、组合,根据教学体系的标准来整合和使用教材的内容,更多的依靠我们所做的教学教案,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某种教材。比如在培养幼儿节奏节拍的时候,由于幼儿的聆听能力、主观能力、执行能力都是不能有效的配合,我们则可以选择使用技术工具如电子节拍器来锻炼幼儿的节奏感。
        2.3教学核心的培养
        在以幼儿心理知识和教学体系搭建后,具体的教学过程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总体和阶段性的教学目标,以培养钢琴核心素养为大前提,以钢琴技术的掌握为辅助,建立以审美引领弹奏技术的培养体系,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调动幼儿的身体和心理感受来启发他们的学习,通过技术与感受的结合,避免陷入单一的技术训练中。
        首先,培养幼儿的读谱能力,建立正确的读谱方法,具体的主要包含:符合识别如谱号、调号等;位置识别如音符位置;时值长短;技法如弹奏指法等。
        其次,培养幼儿信息分析能力,建立流畅的视觉-分析-执行的弹奏过程,具体的步骤主要是指:识别曲谱、组织弹奏技法、弹奏技法的执行。这种能力的掌握需要不断的锻炼,通过对同一类别的曲目的多次练习,通过对同一技法的不同曲目的练习,通过锻炼大脑高效记忆、高效反馈、身体记忆、程序记忆等综合能力,让幼儿在钢琴的学习中完成对大脑的锻炼。
        第三,幼儿钢琴的教育需要注意的是积少成多,逐步进行,不能过分的强调技术手段的练习,避免忽视幼儿在学习钢琴过程中的身体发育状况。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醒和示范正确的弹奏规范和姿势,教导学生正确的手型和规范的触键方法,通过将动作拆解分组练习掌握技术手段,逐步弹奏出明亮、圆润的音色,再进而完成完整曲目的弹奏。
        2.4以想象力带动学习兴趣
        幼儿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学孩子技术性的掌握音符的识别、识别音乐节奏、完整的弹奏,更多的是让幼儿在钢琴的学习中体会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建立心流般的审美趣味。
        在幼儿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和注意如何将钢琴教育与幼儿的想象力协同。幼儿在接触到不同的声音时会产生联想。比如学习曲目《火车》时,我们可以尝试将其与火车相结合;学习《公主圆舞曲》曲目时,将其与公主、跳舞、洋娃娃等元素结合。
        将与音乐曲目相关的各种要素通过与幼儿的想象力结合起来,形成游戏化、趣味化的颇具想象力的场景,通过这种情景化使得学习过程不再陷入单一的枯燥的纯技术学习状态,使得学生通过了解音乐所蕴含的想象世界来触达音乐意境。
        2.5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我们在幼儿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关注教学空间的积极探索和开发,打造多元化的教学空间场景。我们应该避免传统的封闭式的空间学习环境,更多的到不同的空间场景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比如我们学习的曲目中与动物相关,我们可以与室内或室外的动物园长期合作,租赁其中的一定空间成为我们的教学点。比如我们学习的与舞蹈相关的曲目,我们可以让幼儿们接触不同的舞蹈种类,感受舞蹈的舞台,通过与各种舞蹈节目合作,让幼儿感受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在幼儿的钢琴学习中,不能过多地将幼儿封闭在单一的空间中,积极与当地质量良好的机构展开合作,比如武术、球类、舞蹈、绘画、戏剧表演、动物园等机构,通过与这些机构合作,拓宽幼儿对钢琴音乐所包含的各种要素的认知、理解和感受,让幼儿的情感得到自由的鼓励和加深,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幼儿对钢琴的喜爱和感受。
        
三、结语
        弹琴并非照本宣科,照谱上写的、模仿老师技巧的做法就可以的,我们需要像是第二个作曲家,根据作曲家通过谱上留给我们的讯息和谱外留给我们探索的信息,透过我们学校、老师、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力,把曲子还原给自己、还原给学生、还原给听众,让幼儿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学习的路。
        这个培养目标任重而道远,音乐是一段特定时间中的情感,我们运用声音来处理时间,处理这段时间中的人的情感,声音本身不会形成音乐,声音之外的才会是音乐。而这种审美的教育需要钢琴老师成为幼儿钢琴弹奏的启蒙者,成为带领他们进入音乐世界的戴帽兔,这就需要钢琴老师对幼儿的心理认知特点和钢琴教学有一定的审美认知,需要老师拥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标准参照,需要老师们更加关注幼儿的“情感自由”,需要老师和幼儿学生拥有一定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空间和场景,通过这种多元素的结合来做出更好的钢琴教学。
        
参考文献:
        [1] 史书园.钢琴学习与儿童的音乐想象发展[J].钢琴艺术,2011(08).
        [2]李坤.如何提高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J].小演奏家,2006(07).
        [3]徐巧玲. 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思考[J]. 音乐天地, 2008(08):31-33.
        [4]刘伟. 浅谈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启蒙教育理论[J]. 长江丛刊, 2018, 000(004):P.21-22.
        [5]浅谈如何在钢琴启蒙教育中培养幼儿音乐素养[J]. 视界观, 2019, 000(013):P.1-1.
        作者简介: 杨晨琛(1989-),女,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钢琴演奏、民间传统音乐方向研究。
        
        
                基金项目:皖西地区幼儿钢琴教育现状研究(WXSK201919)结项材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