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洁
上海协和南苑幼儿园 上海市 208211
摘要:学前教育是幼儿第一次进入“幼儿园”微型社会接触的正式教育。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心理引导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时期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引导教学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心理状态,制定灵活多样的引导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能够提升幼儿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以信息化教学方式让心理引导教学更加形象生动,能够让幼儿的心理发展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推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这直接关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目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这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对幼儿展开耐心细致的指导,进而获得绝佳的教学效果。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属性添加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其教学价值,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同时,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应保证不干扰自身的教育功能,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其他能力。此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如果教师参与其中,能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学活力,教师和幼儿也更容易在活动过程中建立亲密且互相信任的关系。当前,儿童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育部门也加强了对这一领域的管理和指导,而且大多数幼儿园积极实践和探索,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3.1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现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并没有采取对策来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致使幼儿在日常学习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心理教育主要是从不同角度来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使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在出现矛盾时也能够采取正确对策去处理。但是现实状况是,很多教育者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仍旧以传授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幼儿身心健康教育的指导。这就会导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阻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3.3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构建缺失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构建缺失也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良心理情绪。所以,作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如今,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过于重视书本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较少,难以解决幼儿心理问题。甚至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构建的重要性,没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来构建相关理论,最终的结果是难以提高幼儿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使其缺乏自主能力。
4 新课程改革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分析
4.1 对幼儿进行个性化辅导
毫无疑问,每位幼儿在心理和身体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的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每个班都有心理状况较差的幼儿,如有的幼儿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有些幼儿太内向,很少和别人说话;有些幼儿过于活跃,自制力较差。如果不尽快对这些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教育,为他们提供帮助,使他们摆脱困境,从长远来看,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另外,针对部分心理障碍幼儿,我园根据幼儿的问题建立了实时记录和分析总结系统,全面记录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动态,并配合幼儿家长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细、深入地探讨具体原因,最终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策略。通过两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幼儿的不良习惯和心理状况逐渐得到改善,他们会开始喜欢和别人交流,懂得尊敬长辈、关心其他小朋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也逐渐变得又明礼貌,更加快乐、自信。
4.2 通过评优树立榜样,引领幼儿同步发展
幼儿教师可在幼儿的每一个学习生活环节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比。①评选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的幼儿,并评选出班级“遵守纪律乖宝宝”,奖励“乖宝宝”不干胶贴纸;②评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幼儿,并评选出班级“小小运动员”,奖励“小小运动员”不干胶贴纸;③评选午休时最安静的幼儿,并评选出班级“睡眠好宝宝”,奖励“好宝宝”不干胶贴纸;④评选文明礼貌的幼儿,并评选出班级“讲礼貌宝宝”,奖励“礼貌宝宝”不干胶贴纸。评选后,让取得先进的幼儿在胸前的衣服上佩戴相应的先进宝宝的不干胶贴纸。通过评选先进宝宝的活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可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向这些“先进宝宝”学习。通过榜样的力量,有效地规范幼儿的行为意识,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并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力求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构建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构建缺失,往往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所以,幼儿园教师要想获得最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构建,既要加强书本方面的教育指导,也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增设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有助于解决幼儿心理上的一些问题,确保幼儿能够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以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高效展开。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教育,因为二者在幼儿成长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确保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使幼儿在幼儿园快乐地展开学习与生活。这是家长与幼儿园需要共同努力去完成的,让幼儿快速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提高综合应变能力。除此之外,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且不断创新理论,以更好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培养。幼儿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寻找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教学中,让幼儿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从而提升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小琴.学前教育幼儿潜能过度开发问题研究[J].成才之路,2020(08):98-99.
[2] 赵淼淼.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特点及应对对策浅析[J].读写算,2019(35):39.
[3] 王文敏.浅析学前教育中幼儿心理特点及对策[J].读写算,2019(25):45.
[4] 孟庆梅,王晓君.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特点及应对对策的几点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9,6(54):53-54.
[5] 李晓庆.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特点及应对对策的几点浅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03):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