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
河北省定州市清西街中心幼儿园 073000
摘要: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中都在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过早地教授幼儿小学知识,虽然能让幼儿提早掌握牢记更多文化知识,但却不利于幼儿智力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容易使得幼儿厌学,心理压力增大,从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早的小学化教育,使得幼儿在幼儿园中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参与科学游戏。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通过科学游戏来践行学前教育,旨在以科学有趣的游戏带动幼儿的好奇心、好动心,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趋势,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改革思路
引言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对幼儿发展的要求。在当下的幼儿教育中,游戏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在课程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把课程、游戏、生活融为一体,重视游戏的获益,并确定了游戏在幼儿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虞永平教授说过,游戏精神就是“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因此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要全面贯彻游戏化的教学观念,从课程游戏化的角度出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幼儿更多用感官去探究、体验,更主动进行交往和大胆表现,使幼儿的多种能力在游戏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1创设高质量体育游戏环境
1.1游戏材料丰富多样,鼓励
“一物多玩”在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既有高结构的材料,又有低结构的材料。尤其是一些低结构的材料,它们的组合多,可以变换玩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如平时幼儿最爱玩的球,他们不仅可以玩拍球、踢球的游戏,还可以玩头顶球的游戏。又如玩沙包的时候,幼儿既可以玩投掷类的游戏,又可以玩抛接物的游戏。一物多玩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发展,提高了幼儿的动作技能。
1.2引入民间游戏,增强户外体育活动趣味性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应用民间游戏,不仅可以增强户外体育活动的趣味性,还可以渗透传统文化。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应用民间游戏时,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资源,并通过适当的改编,使游戏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提高幼儿相关动作技能。
1.3尊重幼儿独立人格,营造安全心理氛围
在户外体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尊重、平等的氛围,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友好与关爱,从而乐于参与教师设计与组织的体育游戏,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这对于提高体育游戏活动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参与户外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允许他们在不断试错中自主探究,不断提高,从而获得安全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游戏活动。
2游戏内容要具有趣味性
学期阶段的幼儿天生就喜欢玩游戏,而游戏的特点也符合幼儿天性好动好奇的心理。在游戏中融入科学的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轻松地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也能帮助幼儿掌握更多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时,一定要保证游戏的内容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起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在日常的幼儿园活动中也应积极观察幼儿对待各种事物的反映和爱好,以此来创设更有趣味的科学游戏。
比如,每次下了雨之后,幼儿都会非常开心,等雨停了就会迫不及待地跑到教室外去玩水,特别是喜欢玩踩水,在积满水的小坑上一蹦,水花飞溅,特别开心。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关于水的游戏,让幼儿在一次次动手玩水的游戏中,慢慢感知水的浮力、水的状态等等。当然,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这些水的游戏时,既可以直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也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的辅助优势,帮助幼儿在游戏时更好地感受水的各种变化,进而促使幼儿在玩的乐趣中产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3游戏过程要有灵活性
幼儿园中学前教育中实施科学游戏,既要让游戏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特点,也应关注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探索性,毕竟科学游戏实施的目的最终是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游戏必须要具有灵活性,只有在灵活的游戏中,幼儿才能自然、充分、自主地进行游戏摸索。一方面,教师要为游戏创设准备足够丰富的材料。还是以玩水的游戏为例,玩水的情境已经有了,教师的游戏目的是让幼儿对水的浮力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在准备游戏材料时,既要准备能浮起的木块、纸片、塑料瓶,也应准备会沉下去的小石头、玻璃球等。另一方面,在教师把游戏道具都准备齐全后,要鼓励幼儿自主进行投放观察,进而慢慢了解到哪些物品能浮起来,哪些物品会沉下去。通过这种自主摸索,自主表达,使得整个游戏过程非常灵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也能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强调游戏要有灵活性,但并不是放任幼儿完全自我发挥,教师在游戏结束后或者在幼儿操作游戏碰到困难时,还是应该及时对游戏进行指导和评价,保证游戏最终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
4多层次分步骤推进区域活动
幼儿园多层次分步骤推进室内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益智区、建构区、图书区、移动性区域、其他社会性区域等逐一推进。不断扩展区域活动模式,特别是针对建构区游戏活动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创新,幼儿的建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的建构区域,而是将建构区扩大,搬到大的功能厅,搬到操场、室外,让幼儿放心大胆地去搭建、去拼摆,解放了幼儿的手脚。同样,建构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也不断更新,幼儿建构材料不断丰富多样,木质建构材料搭建、福禄倍尔拼摆、塑料玩具拼插、废旧材料搭建等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建构材料搭建开拓了幼儿的眼界。搭建活动中,倡导幼儿人人参与,合作搭建,多样化呈现搭建主题,提高了幼儿的搭建兴趣和搭建水平,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激发了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本着“环保节约、全面参与、突出个性”的原则,幼儿园组织开展废旧材料搭建展示活动,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各班级教师收集大量的废旧材料,鞋盒、纸箱、纸杯、易拉罐、奶粉桶等,只要能搭建,只要能累高,就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活动中幼儿们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小伙伴一起合作用纸箱搭建出美丽的家,用可乐罐搭建起高架桥,用鞋盒搭建出高楼大厦,作品造型完整、立体呈现、色彩协调、创造性地体现了搭建主题。活动节约资金、废物利用,收集来的材料将投放到班级搭建区,进一步丰富了幼儿们的搭建操作材料,可谓是一举多得。
结语
通过课程游戏化改革,课程的适宜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更加生动了,教师的课程设计、规划、分析问题等专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整体提升。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成长的轨迹,通过研读理论,反思总结,梳理提炼,立项、结题,科研热情高涨,多个省市级课题获奖。课程游戏化改革生发了幼儿的经验和学习,激发了幼儿探究、考察、表征、分享的动力,让每个幼儿都能成为好奇、主动的学习者。在实现“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园理念的同时,“以幼儿为本”的课程改革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了解、认同、支持,有利地促进了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运兰.幼儿园户外建构游戏的案例与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9,15:95-96.
[2]王婉纯.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现状与展望[J].基础教育参考,2016(5):49-51.
[3]曹长红.自然游戏场:幼儿园户外资源的课程化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