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娜
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幼儿园 300000
一、活动背景
传统的科学教育侧重知识技能的学习,注重幼儿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忽略了幼儿的探索过程。《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纲要》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有“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的探究问题”。由此可见,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和谐共处。和传统的科学教育不同,情感态度如今是科学教育首要的目标,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教育的内容上,更加强调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上更加强调实践性,这些变化与学前教育的改革和我们的教育观念的改变紧密相连。
在我园生态教育理念下,我们充分利用园所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了系列的自然教育活动。班级设置种植角,为孩子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孩子观察和记录的材料,让孩子能够自主探索,发散思维。和以往教师主导种植区,力求创新和美观不同,现在我们的种植区以孩子为主体,种植内容更加生活化和生成性,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孩子是种植区的小主人。新冠疫情的发生,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集于生命和自然,幼儿通过自己种植植物,感受生命的变化,学会关爱生命,关爱环境。
二、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一)关注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惊喜的发现了大自然的变化:光秃秃的树上冒出了尖尖的小芽,地上的小草也破土而出,寒风料峭,植物却感受到了春日的到来。不经意间的发现让我们把视野聚焦于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孩子们将自己的发现用画日记的方式记录了下来,春天植物发芽成长的探索之旅就此开始,每日餐后的日记成为孩子们记录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发现最受欢迎的形式。
(二)观察生活化,民主交流,生成种植主题
在班级,我们为幼儿创设了种植小花园。种植的主题由幼儿来决定。那么种什么呢?与以往教师决定不同,这次种植的对象决定权交给孩子。孩子们提出了很多的种植建议:土豆、萝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榜上有名。晚餐是绿豆稀饭,熊哥提议:老师,我们种绿豆也不错,绿豆芽也能吃呢!孩子们将自己心中想要种植的植物写下来,大家投票,最后选择出了票数最高的绿豆红豆、土豆为主要的种植目标。
(三)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
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孩子们拿着废旧的矿泉水瓶去挖土,在挖土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无比的快乐。
每个人一个小容器用来装土,回到班级后,孩子们用小手轻轻的数了豆子。那么取多少豆子合适呢?浩浩说,不能太多,太多就会影响他的生长。孩子们选取了自己所需的豆子,轻轻放到瓶子中,又盖上了一层土。轻轻的浇了水,期待着豆子的发芽。每个瓶子上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种下日期,我们的豆子成长记就这样开始了。我们还种了红豆对比试验,比一比看看哪个豆子长的快。
(四)出现问题,思考交流,解决问题
之前的过渡环节会比较乱,孩子们做完事情以后不知所措,现在每天的过渡环节,孩子们都会去种植角看一看自己的小豆子是否发芽了。豆子的成长是比较快的。一天喝完水后,糖豆大声的说:我的豆子发芽了呀!好棒呀!其他小朋友也都来到了种植区,一时间种植区人来人往,拥挤不堪。孩子们的热情很高,可是拥挤却让他们无法再照看自己的豆苗。老师提议,我们如何能更好的观察植物?人太多怎么办?熊哥说,老师可以轮着请小组去看植物。大萌说,我们可以挨个去看植物。宁宁说,我们设计个指示标志吧,这样大家就知道去多少人了。老师抛出问题,怎么解决进出的问题呢?熊哥说我们可以设计箭头,用箭头表示进出。孩子们用笔开始为种植园设计宣传标志和提醒标志。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没有马上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感受出现的困惑,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探索和尝试,直到问题的解决。孩子们投票选择了合适的提醒标志,并自己剪下来粘贴在醒目的位置。晚餐后,萱萱去种植区,当她从出口的位置进取的时候,马上有小朋友热心的提醒她要看箭头的方向;当区域人多的时候,有朋友看到限制人数的提醒牌后选择耐心等待,有人出来再进去。孩子们自己制定规则,制定解决问题真是很好的尝试。
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每人一侧的记录本,孩子们自己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有一天,浩浩发现自己的小植物快要死了,还有小朋友发现自己的小豆子长毛了,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又伤心又难过,于是我们再一次讨论:如何更好的照顾小豆子。豆子为什么长毛了,有的豆苗长的就很好,有的豆苗就长得很不好,这是为什么呢?浩浩说,是不是浇水太多了。琳琳说,我每次浇水都浇很少,看来小豆子长毛和浇水密不可分。那什么样的水量是合适的呢?熊哥说,我们可以使用量杯。浩浩说,我们可以用尺子在瓶子上做标记。孩子们觉得这个想法好棒。有标记的瓶子就不容易浇太多水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经验,并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脆弱。
孩子们惊喜的发现,豆子长出的小叶子是那么的好看,阳光下的小豆苗熠熠生光,是孩子们精心栽种的,更是孩子们的好伙伴。孩子们还发现,豆子的根原来那么长。植物的根充满了生命力。在区域活动的时间,在餐后时间,孩子们都会照顾植物,记录植物,测量植物生长的高度,小豆苗成为了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学会了发散思维思考,有了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三、活动的价值
在种植活动中,充分尊重了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从生活出发,探索更有生活化和生成性。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将对植物的照顾和观察融入一日生活教育之中,幼儿的科学素养在点滴中养成,在观察的过程中,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的需求,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能够大胆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在小组照顾土豆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合作的重要性,集体荣誉感增强。幼儿能够用表格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探索的精神和对比试验的经验.他们对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会了爱护植物,关心周围的环境,亲近大自然。孩子们主动的探究和学习态度,也是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