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情境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张昇
[导读] 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贫乏,感性认知能力较弱,因此使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怯步,丧失学好数学的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
        张昇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  300180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贫乏,感性认知能力较弱,因此使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怯步,丧失学好数学的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但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如何调动中职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进行创新性教育,对我们中职学校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咱们从数学课堂上的创设情境入手进行多方面探讨。        
        关键词: 中职数学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贫乏,感性认知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但不深入,尤其是数学教学的知识点抽象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因此使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怯步,丧失学好数学的兴趣,甚至学生有时对老师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对抗,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继而这类学生长期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冷眼,心灵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信心不强,于是便自暴自弃。但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如何调动中职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进行创新性教育,对我们中职学校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咱们从数学课堂上的创设情境入手进行探讨。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情境、境地”。情境含有情形、景象,以及环境、境况的意思。情境教学是在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师采用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且形象生动丰富的具体场景,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最终使学生认知、智力、情感等都得到长足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数学教师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不同的情境教学的创设,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对教科书中典型情境教学的创新性使用,另一种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与知识水平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可以适当地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让他们有信心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从而培养学习能力。
        案例1 讲授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时,可以让学生计算sin()与sin,进而让学生猜想等式sin()=sin是否成立?很多学生会快速地进入角色,积极运算,从而很好地学习知识,培养自信心。
        2.创设实用性情境。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通过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中职数学的实用性,激发求知欲望,深切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案例2 在《等比数列应用举例》这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计算:小明刚刚中专毕 业,考察了一个创业项目,准备投资,需要向银行贷款用于创业资金。他从银行贷款10万元,贷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4.76%,如果3年后一次性还款,那么小明应还银行多少钱?让学生多参与,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学习相关的实际操作,将来更好地走入社会。
        3.创设故事情境。人人都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在讲知识点的时候给学生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一些可以联系到数学知识的历史故事。如果同学们对故事感兴趣,那么对相关的数学知识也会产生兴趣。
        案例3 在用列举法计算概率的课堂教学中,由著名的历史故事“田忌赛马”引入,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等的顺序出阵比赛,而田忌的马可以随机出阵比赛,那么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列举出田忌的马出场所有可能的顺序,进而求田忌的获胜概率,最终揭示课题。
        4. 创设与所学过知识联系的情境。数学课堂教学是前后联系且循序渐进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是在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上的拓展、延伸,因此做好初中基础知识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4 在讲授《一元二次不等式》相关内容之前,需要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从而类比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虽然这些内容对于中职学生有些困难,但在复习时多数同学感到很熟悉,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中职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创设实验情境。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因此数学课要向物理化学课学习设置实验一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设置实验情境让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从而强化中职学生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
    案例5 在讲授概率的概念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喜闻乐见的掷硬币实验,同桌一组,一人记录,另一人掷硬币,每一组同学要尽可能多地掷硬币,并且每一组记录的次数都不一样。实验后让各组同学将各种各样的实验结果公布出来,让同学们从实验所得的纷繁数据中讨论分析,总结发现规律。从而可以直观地学习随机现象出现的频率,并从中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体会数学学科的研究发现都是从简单平凡事物观察总结出来的。
        6. 创设直观性情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等教学技术越来越普及。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直观性情境,让学生在信息教学中理解数学,让数学更加形象地走进学生生活。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音与图像完美结合,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直观地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能调到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让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可操作。
    三、创设情境的原则
        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最终目标,而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敲门砖”,教师需要利用数学问题的本质以及学生的认知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对创设教学情境也适用。在创设情境时,教师需要准确把握领会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及中职数学学科知识结构,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科学化地呈现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充分了解所教授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符合他们思维活动的方式创设情境,进而展开课堂教学。只有科学化真实化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调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目的性原则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创设教学情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创设情境不光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而且也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应该指导后面的教学内容。
        3.生活性原则
        数学来自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创设情境要教师注重结合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背景。教师要善于从中选取有关生动形象并与教材上的内容相关的实例,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到既亲切又熟悉,并很快把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使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要以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眼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将数学问题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相结合,进而学生自我探究,提高学习能力。趣味性原则经常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情境中,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增加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适度性原则
        中职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那么创设情境的适度性需要进行理性思考,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一位教师在一节课上创设了游戏、竞赛等多个情境,师生忙得不亦乐乎,但有可能学生会更多地关注情境本身,而忽略了后续的教学内容,导致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另外创设情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把握应用的程度,才能更加吸引学生,上一次有意义的数学课,充分体现“数学性”。
        四、创设情境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教师从进入教室应该面带微笑,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然后教师再创设合适的情境,学生就会主动进入角色,不断产生共鸣,促进认知与情感融合。但在情境教学缺失的课堂活动中,知识是以确定结论的面目出现的,不需要学生积极地用脑思考,也就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2.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就是要创设与知识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角色,顺着知识产生的先后顺序去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活动中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才干。但如果教师不设置教学情境,直接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这样就可能会障碍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有利于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学习效果。
        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由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接受能力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突出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克服单纯认知的思想,让学习成为包含情感的综合性活动,这样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就是要创设与知识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情境创设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新知识并加以应用的能力。因此,创设情境要将数学的思想贯穿其中,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争取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全,李尚志主编.数学(基础模块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永庆.浅谈中职数学教学[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8)
[3]李红梅.中职数学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西藏教育.2011(4)
[4]中职数学课堂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研究[J]. 周蜜.新课(下).2014(11)
[5]对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和实践研究[J]. 李玲.教育现代化.2017(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