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河北省定州市清西街中心幼儿园 073000
摘要:幼儿时期的孩童还处于心智发育的起始阶段,其认知能力不足,在学习中也容易被其他因素所干扰,注意力不集中,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项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学习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将游戏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是遵循幼儿心智发展规律的,是顺应教学理念改革趋势的,也是改善幼儿园教学现状的有力措施。课程游戏化可以使幼儿在玩游戏过程中汲取知识和经验,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也能有效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使幼儿获得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
引言
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影响深远。幼儿的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大部分认知都来源于生活,将幼儿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符合当前幼儿学习和各方面能力发展要求。幼儿天性好动、爱玩,喜欢各种游戏,因为游戏能给幼儿带来快乐的体验和新鲜感。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主要是游戏,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幼儿的智力和性格的发展。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将游戏生活化,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来创设游戏,有效开展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素质发展。
1教学内容游戏化和生活化
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人为加快某一方面的进程会影响幼儿的成长规律,在幼儿园课程中抛开生活经验,不利于幼儿真实感受生活的美好,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课程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整理。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从生活经验中锻炼技能,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等,因此,幼儿园教育的重心不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而是真实的生活知识。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幼儿园教师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情感,需要在课程设置中融入幼儿的生活经验,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等相结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音乐教学为例,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大多数是弹唱教学,即教师弹钢琴教授幼儿唱歌的形式。游戏化、生活化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比如,锅碗瓢盆、铅笔、铅笔盒等各种物品,跟着教师的节奏拍打。将教学的形式转化为音乐游戏的形式,能够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些教学用的物品都来自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幼儿可以通过寻找、敲打等行为加深对这些物品的了解,展开对世界的探索,锻炼音乐节奏等,促进幼儿在音乐方面的能力成长。
2创设游戏化、生活化活动环境
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也符合儿童的天性。幼儿园学习与幼儿园游戏都是认识世界的探索活动,但游戏是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在游戏中他们是主动、积极、愉快的,从而可促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发展。幼儿园生活化环境的创设需要幼儿的积极参与,只有幼儿真正走进所创设的环境中,才能体会课程游戏化的乐趣。例如,在“春天到了”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幼儿与自然相伴,动手创造、感受春天的同时,主动创设春天的环境。例如,《柳树姑娘》这一作品和自然杰作相映成趣,教师可将柳树枝作为范本,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的前提下,鼓励幼儿积极创作有关动植物的绘画作品,并评比优秀作品,张贴在活动室内。春天特有的动植物能使活动室环境更加生动,成为幼儿养殖实践的基地。教师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一些小鱼、小虾或绿植,放置在活动室内,每日投喂、浇水等,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周期,记录其生长过程。没有了教师预设的布局,所有环境创设都源自幼儿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与创造的激情,就好似将大自然搬进学习场所,幼儿可以在春天里悠闲地步行,细数百花齐放的色彩,并且互相交流自己的新发现,补充新的知识。
通过环境创设,幼儿能在游戏中展现童真、童趣,并给予幼儿充分享受快乐童年的空间与权利,保护幼儿的天性,使幼儿对世界永远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还能使其天性得到均衡和谐、快乐且高度自由的发展。
3投放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材料
游戏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实现
幼儿学习以及创造的桥梁。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是通过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经验和知识的建构。由此可见,给幼儿科学地提供操作材料,是我们高效开展区域活动最为基本的保障。《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强调:“要为幼儿选择一些易操作、多变化且功能多的玩具材料或是废旧材料。”教师在为幼儿选择活动材料时,要注重游戏化以及生活化这两个关键点,一定要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材料。例如,在开展娃娃家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小推车、碗、勺、盆、毛巾、锅、油、盐、蔬菜、水果等。在开展超市区域游戏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饮料瓶、牛奶盒或是包装盒,以及一些书、本、笔等。在开展理发店的区域游戏时,教师则给幼儿提供洗发水、毛巾、理发围布、吹风机以及安全剪刀等。在开展音乐区域游戏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投放一些奶粉桶、各种瓶子、竹筒以及筷子等。在开展角色扮演的区域游戏时,教师则准备录音机、服装、饰品、电话机,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道具等。总之,这些材料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甚至是随手可得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保障游戏顺利、高效地开展。
4实施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评价
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强调幼儿的自主性以及自由性,但是教师科学地指导和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或同一年龄段的幼儿,都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以及发展水平。教师要充分地认识这一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评价,以此来发挥活动材料以及环境最大的教育价值。例如,小班幼儿在参与区域游戏活动时,往往会把活动材料丢得到处都是,在活动结束时更不懂得要将活动材料以及玩具收纳整理好。为此,教师可以巧妙设置“送玩具回家”的游戏环节,逐步引导幼儿将不同的活动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在搭建大桥的游戏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针对幼儿的不同表现和需求,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拓展探索思维。比如,教师可以提出 “大桥怎么搭建才不容易倒呢?”“大桥如果一边高、一边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等问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评价,要以积极的正面评价为主,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创造,帮助幼儿增强信心。
结语
幼儿园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课程建设应该顺应当前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进行游戏化和生活化的建设。幼儿园教师应该理解和处理课程教育、主题活动和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关系,实施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以及课程评价的游戏化与生活化,为幼儿提供更科学、贴心的成长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实施路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107—108.
[2]丁桂苏.实然与应然: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实施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8—19.
[3]刘艺敏.浅议幼儿园“课程生活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0):143—144+155.
[4]顾琦星.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5):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