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刘翠梅
[导读] 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培养合作习惯、发挥创造意识等方面入手,

        刘翠梅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小学  015000
        摘要: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培养合作习惯、发挥创造意识等方面入手,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进一步的探讨,这对改变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学教学活动再也不能只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合作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说:“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也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②因此,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性作为研究性学习重要特征,小组合作作为学习、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一种创意性策略体系、教学理论。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广泛运用,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教学互动,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社会性、个性能够协作发展,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沟通的能力,促使学生社会技能、心理品质的有效提升。然而,因大多数小学生年龄较小,绝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合作技能、竞争意识不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部分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只是一种教学方式,使得小组合作形式化。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参与率不高,市场出现好学生一言堂和各唱各调情况。通过合作学习代练和代讲,在教学评价时,不注重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道姓,不重视集体评价。因上述现象,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和学生个性教育相违背。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前言明确提出,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记忆、模仿,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关键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合作学习机制,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教学氛围,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向未来社会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过程,就是善于交流和加强合作的过程,是一种充分展示学生错误、正确的思维的`过冲,在和他人合作过程中,体验如何解决问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2、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应当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讲解四年级三角形内容时,在课堂开始教师首先要问学生:“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来回答教师的问题,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景设计,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再让几个同学回答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并且教师还要对学生所回答的三角形物体进行详细地介绍,使学生能够对三角形产生一个大体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向每个小组分发一些三角形的积木,让学生利用积木来搭建一些三角形的物体,在学生搭建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搭建成果继续全面地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的特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够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在对学生的搭建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之后,教师要再次向学生提问:“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是运用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这个特征?”使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深入地思考,从而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氛围较浓厚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也能在这种较为浓厚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
         3、合理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以后,要求小组内的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要求汇报人员将小组中所有人的观点都表述清楚,并表达本小组最终获得的结论,要求其他小组成员认真思考,之后教师要组织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首先是自评,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谈谈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是否存在提升空间;其次是组内互评,小组长要对每位成员的努力进行肯定,并谈谈本小组还有哪些进步空间;第三是组间互评,主要学习其他小组的合作经验,大家共同进步;最后是教学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努力和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并根据汇报成果指出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全面完整地理解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的意义,正确地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掌握实行小组合作的技巧并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让学生想合作、会合作、爱合作,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放光彩,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朱振仪.浅谈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07):86-87.
[2]潘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