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李艳玲
[导读] 生活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可以结合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李艳玲
        吉林省扶余市长春岭镇第二中心小学 吉林省扶余市  131200
        摘要:生活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可以结合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充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强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幅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生活情境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小学数学的课程中来,受到了小学生的广泛青睐以及广泛热爱,拉近了小学生与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爱好,有效地帮助了小学生建立健全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了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生活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为学生营造具有生活气息的氛围,使学生可以有机结合知识与生活,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小学生比较活跃,往往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加之数学学科较为概念化、抽象化,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数学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1]。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而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2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1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为了促使生活化教学举措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彰显出其巨大的价值,教师需要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其与生活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关注数学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这便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性目标。数学属于基础性的学科,会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为了强化数学这一学科与其他科目的关联,就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等先进理念的引导下树立起大数学教育观,在小学数学的框架下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行为。数学是工具性质的学科,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就需要让数学知识走入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演算转变成为丰富有趣的生活实验。这有助于学生自身数学观的建立,为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体系创造前提条件。
        2.2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因为小学生们对于数学术语的了解很少,而生活化的语言能够很好的将枯燥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用生活化的语言帮助学生解读相关的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教师传授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除此之外,小学生们的性格非常活泼好动,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的集中于某一事物上,但是借助了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教师可以使得教学变得更加幽默、生动,这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简单运算》这一节课时,教师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整个课堂将会变得较为枯燥无趣,很难让学生长时间的集中于课堂教学,甚至会有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计算产生排斥、厌烦心理。那么教师就可以运用生活化的语言,为学生设立一个真实的生活事件[2]。
        2.3运用熟悉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传统应试大背景的影响之下,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然而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他们对数学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由于太过局限,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学习到有效的数学知识内容,从而没有使数学知识课堂发挥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因此,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传授小学生数学课程知识内容的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方式加强对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分析,拉近学生与数学课程知识的距离,帮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
        2.4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实现对生活化教学体系的有效丰富。教师在对活动进行设计之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运用的普遍性,提升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自觉性。近些年来,数学建模体系在国内的呼声很高。数学建模活动中的问题大部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乘车、测量等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参与到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兴趣。在系列性的建模活动体系当中,比较有创新性的数学教学专题能够对小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有效锻炼[3]。
        2.5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限制,这与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生活经验是有关联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常常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机会。但是这样的学习对于师生双方来说都是难度较高的,因此教师要尝试借助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同样在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时,教师可以在后续的混合运算中进行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布置。如这样一道题目:29+29=29+30-1,等号左边的等式对于学生们来说,解答非常简单,而等号右边则需要学生进行加减混合运算。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同桌两位学生组成一对儿学习搭档,创设一个文具店买文具的学习情景。甲同学带100元来购买东西,乙同学可以随意的设定甲同学挑选物品的价格,然后甲乙双方同学完成找零和核对工作,在一来一往的“购物”过程中,学生们就能够明白将29转变为30-1,实际上是对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化的一种便捷操作,学生在自主进行加减法运算时,也会不由自主地使用这一运算策略,在加快计算速度的同时提高正确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学知识需要回归于实际生活,站在实际生活的角度上,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引导学生借助数学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予以应对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吴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王丹丹.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之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沈冰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影响因素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