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明珠世纪小学 467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知识当中,空间几何图形这一类型的知识对学生空间观念的要求较高,只有学生空间观念强,才能够更好的掌握与空间几何有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抽象化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好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应找到相应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培养。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几何图形相关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空间观念;几何图形;小学数学
引言
几何图形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重要的内容。然而,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导致其在几何方面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1]。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应以教材为准,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对抽象图形的理解能力。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为前提,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空间图形的学习。本文聚焦如何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与想象力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利用真实体验对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培养
小学数学的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最密切,在生活当中最常用到的知识基本都是是小学阶段所学到的。因此,若要使小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利用好生活当中的元素。在进行图形知识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图,使学生在进行图形特征的了解时更加容易。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的教学时,有些学生就会因为自身想象能力的不足,导致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掌握效果不佳。此时教师可以用纸做出一个圆锥或者圆柱的造型,在授课过程当中使用。使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图形的特点及状态。为进一步联系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察生活当中的圆柱与圆锥。利用生活当中的实际物体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几何图形的学习[2]。
二、利用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不足,因此为培养其空间观念,应利用较直观的手法对其进行图形掌握的教学[1]。教师可以利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图形的特点。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这节课的教学时,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的体积与单位,教师可以为其布置实践操作类型的作业,安排学生将生活当中所能遇到的锥形体或者圆柱体的体积进行计算,例如土堆或者是水桶等的物体。这种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问题的前提下,达到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知识的掌握程度。传统的几何图形教学方式较单一,枯燥的将计算方式等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而小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尚不足,往往会导致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因此,利用这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不足,直观的图形可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对空间观念形成的作用
数学方面的知识通常叫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而学好数学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前后知识紧密相连是数学的特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到承上启下,将整个知识的构架能够清晰的梳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衔接以往的数学知识,并且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基础。而对于图形学习来讲,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平面图形而后升级到立体图形。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握好从平面图形过度到几何图形的教学手法,可以利用实线与虚线的画图手法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从平面图形转换到几何图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立体观念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在进行几何图形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将图形效果直观的展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化的图形。当抽象化的图形在学生脑海里形成印象后,那么其空间观念自然得到提升。
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需要付出比其他科目更多的努力,尤其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知识点,由于其较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与空间想象力。因此学好小学数学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为前提,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方可达到理想效果。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麻永侃. 在观察、操作、想象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J].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2.
[2] 麻永侃. 在观察,操作,想象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J]. 小学教学参考(11期):18-19.
[3] 蒋青桦, 蒋莫云. 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圆锥的认识》教学[J]. 小学教学设计, 2019, 000(00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