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维全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236000
摘要:数学学科的学习意义显著,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每一位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进展保持高度的关注,采取科学的教学方针,推动教学的整体进程。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对学生们的未来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小学时期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课程,在这一时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可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学好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际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决定因素。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得到了有效融合。核心素养关乎着学生各科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运算解题能力等,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各项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不断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符合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数学学科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逻辑性,还有抽象性的特点,如果学生缺乏数形结合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而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实践证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小学教育中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与实践
(一)借助思考操作,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有意识的为学生设置思考性操作环节,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创造有效的条件。就思维来说,它源自于疑问,而解决疑问需要经过相关的实践操作,这和知识的直观呈现具有一定的差异,不仅要结合原有经验,还应当适当重组或创新。
以“圆的面积”这部分知识内容为例,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时期,年龄较小,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思维也正由具象向抽象转变。对此,教师就可以将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参与到动手实践当中,以此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正式教学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如硬纸、剪刀等。在正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纸,随后让学生利用剪刀将硬纸剪成一个圆的形状,当学生剪好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个圆进行裁剪和拼组,紧接着,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出现在学生眼前。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教师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探讨环节,如:“谈谈剪切拼组前后的图形有何不同,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最后呈现出近似的长方形,它的长宽与圆之间存在何种联系?可以尝试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怎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这个过程呢?”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展开实践操作,并细致观察,从而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当教师带领学生解答完上述疑问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重新剪出一个圆形,随后再将这个圆形进行裁剪、拼组,并试着将其拼成以往学习过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
当学生完成这一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它是否可以逐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环节结束后,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探讨何种推导方法更加接近。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内容,还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更加细致的观察,从而明确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为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通过上述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内化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发散其数学思维。
(二)构建生活化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较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有些学生不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仔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勇敢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特别是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凭空想象,应当将复杂的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更好地解答出问题答案,与此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若是在黑板上标出东南西北,学生难以将这些知识与实际方位联系起来。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教室外,让他们面向教师来说出自己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再结合学生对方位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说说哪个建筑物在什么方向,它们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例如,旗杆在南方、教学楼在北方、操场在教学楼左边。这样可以利用环境来创设情境,为学生们解答课本知识,创设一个供学生思考的问题,以此增强教学实践,让学生学有所用。
(三)融入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合作教学,即在课堂上基于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这是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方法,已经在各个学科中得到广泛使用。在合作教学中,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都能够有效提升,如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方法,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科学化分组,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四人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在组内探究平行四边形和之前学过的图形的差别和联系。在小组内部,每位学生都会发表自身的观点,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集中智慧,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第一个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其是由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所组成的。在推导面积公式时,学生也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了这三部分,并利用之前学过的三角形及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将三个部分的面积相加,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推导出其面积的公式。在整个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4]。
结束语
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趋势,有助于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学校在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举措,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来提出具体、有效的教学计划,进而推动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夏亭亭.小学数学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0(09):58.
[2]孙迎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9(18):14.
[3]郭坛.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9(18):35.
[4]吴金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2018(33):55.
[5]王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