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肖敏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小学 317200
[摘要] 孩子做题时的错误其实不是因为自身的马虎粗心造成的,大部分学生是由于摄取数学信息能力的薄弱而造成的错误。所以如何培养学生摄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探讨如何提升学生摄取数学信息的能力,以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方法 策略 精准 数学信息
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在一线工作的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让学生独立读题、解题,有些学生读完题目楞半天不知怎么解答或解答错误,有的干脆要老师帮他们读题。比如部分学生在阅读习题“王老师带着8个朋友去看演出,买门票共花了144元,每张门票多少元?”时,容易把人数看成8个。当我帮他们读题目,特别强调“王老师”带着“8个朋友”时,学生马上大喊“知道了知道了”。这样的情况多了,我开始觉醒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应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运用多种方法策略,精准摄取数学信息。数学家哈尔莫斯曾把问题形象地比喻成是数学的“大脑”,如何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核心所在。正确而有效的摄取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起始,也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摄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语言更加简洁、抽象,学生阅读时感觉枯燥难懂,这严重阻碍了数学潜能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使数学阅读渐渐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有效自学和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说文解字阅读法
说文解字,顾名思义就是将运算符号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介绍。如认识“除号”,它是学生认识了“平均分”之后,我们可以运用课件,把一块月饼用刀平均分成两份,把切痕提取出来形成横线,这条横线就 表示分开的意思,把上下半个月饼缩小成两个点,表示分的同样多,从而产生了除号。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目标除号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产生的,加强了学生对运算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2.结合实际阅读法
数学语言专业准确、概括抽象,较难理解,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必须结合生活实际与知识产生的实际仔细琢磨才知原委,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教材根据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特意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实践活动等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在理解数的概念时,教材将数与实物图一一对应,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建立较好的数概念模型。再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概念时,教师先出示两组不同长度的四根小木棒,让学生观察,然后把这四根小棒钉成一个长方形。又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 然后, 教师继续演示, 把长方形向其中一头拉斜, 让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后的形状, 引导学生说说这时的长方形变形后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可以说出:两组对边的木条长度相等, 但四个角又不是直角。通过观察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演变事实,最后让学生去阅读文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征已悄悄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
3.划重点字词阅读法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划重点字词法在数学阅读中同样适用,就是阅读题目的同时标划重点字词,以便看清题意并着重理解,尽快掌握阅读内容或找出解题思路的一种方法。
比如:二(3)班小朋友准备去公园划船,男生有23人,比女生少8人,如果每条船限坐4人,全班最少要几条船?先让学生阅读习题,边读边划出重点字词,通过交流反馈学生会划出题中“男生比女生少 限坐 最少”这几个词。接着进行分析,首先分析男女生人数的多少关系,算出女生人数与全班总人数;再分析“限坐”“最少”在习题中的意思,最后解决“要几条船”的问题。
4.对比分析阅读法
对比分析阅读法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广泛,比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怎样让应用题的教与学更加轻松,是所有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而实施有效的阅读,加强阅读指导,是轻松解决应用题的法宝。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极相似的题目同时出现,如:(1)王伯伯要打一篇长900字的文章,前3分钟打了225个字。照这样计算,打完这篇文章要多少分钟?(2)王伯伯要打一篇长900字的文章,打了3分钟,还剩675个字。照这样计算,打完这篇文章要多少分钟?这类题目形同意不同。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比较,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两题的不同之处,寻找各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对比分析阅读法除了在应用题教学中适用,在相近概念教学中同样非常有用。比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与“除法”中的“除尽”概念进行对比,去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点,明确“整除”的内涵,防止旧概念对学习新概念产生的负迁移作用的影响。还有在相类似的文字题中用处也很大,比如:在解决“52是什么数的4倍?52的4倍是多少?一个数的4倍是52,这个数是多少?”这些题目时,让学生仔细阅读,比较它们的异同,分析每个题目中的已知数(大数、小数还是它们的倍数)与未知数,明确解题方法。
5.归纳整理阅读法
温故而知新,数学教学中每小段、每单元、每学期少不了总结、整理、复习。上复习课前,让学生阅读要复习的相应内容,将一个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前后联系,进行有序的梳理和归类,使知识整体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比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所学的知识内容,即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区别、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等,边梳理边画图建立自已的个性化知识网络,最后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整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并提高数学阅读的能力,还要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如《寓言与数学》,《我+数学=聪明》,《数学课外读物》等等,通过课外材料地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通过课外材料地阅读让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更好地适应不断数学化的社会。
阅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技能,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有了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终生学习的保证。学生摄取数学信息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相信经过教师不断地研究与实践努力下,多样结合,让我们的学生摄取数学信息的能力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高瑞卿 阅读学概念[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6.
李庆霞 数学阅读中元认知理论的运用[J];机械职业教育,2016年01期.
盖野、刘相荣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9.(6).
万福、丁建福 教育观的转变与更新[M ];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