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波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中心小学 277000
摘要:一个班级对于学生和班主任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班级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一个班集体管理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班级的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对班级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高效管理,现阶段,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得较为广泛并发挥着有效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对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进行概述,并对如何构建激励机制的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
引言:小学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既可以提升课堂质量,又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就如何高质量的管理好小学班级这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小学生的自制力往往较差,这就要求班主任制定出科学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一、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小学班级管理机制是指用一种内外在的动力来推动小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通常是积极的或者是说正能量的,从而激发学生心理的表现欲和主动性,朝着自己的理想目标不断前行,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总之,激励机制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有效措施,并且通过激励机制,能激发学生的许多潜能,塑造更有能力的学生。在小学班级里建立激励机制来管理班级,教师引导共同商讨,制定出共同的目标与机制,这样学生会乐于参与和遵守,效果会比一般的管理措施要好许多,从而促进所在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中,都有哪些内容呢?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情感激励
所谓情感激励,是指通过情感的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年龄通常是6-12岁,不论是生理年龄还是心理年龄,都是很小且不成熟的,处于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会迷茫,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所以,在小学阶段非常需要教师的鼓励,鼓励而非批判,从优势视角出发,努力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要找到自信,摆脱一些负面的思想,塑造更加优秀、积极的人格。当然,情感激励并不是说一味地夸奖、取悦学生,而是要真正给予学生鼓励,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安慰、抚慰,用心陪伴学生,尤其是要找准时机,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不论进步的空间大或小,都要及时给予学生夸奖和表扬,分享学生的喜悦;如果学生在这段时间成绩有所下滑时,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批评他,而是要陪伴他一起去思考,找出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并帮助他制定出学习方案,及时地纠正之前存在的问题;小学生由于对道德的界定不够清晰,有些时候难免会犯错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做出相应的示范等。通过情感的激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关联,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指教师以物质作为奖励送给那些表现优秀或者是取得进步的学生,是激励手段的一种,物质奖激励与情感激励对于学生来说同等重要,是通过物质的形式体现出来,以此鼓励学生做出正确行为,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取得进步。当然,这种物质上的奖励并不需要特别贵重,对于学生而言,给他们一些文具方面的奖励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如一个笔记本,一个文具盒或者一本课外书籍,这些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实用性也是最好的,并且能够时刻联想到自己的进步,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为刻苦。物质激励以实物的形式将教师的鼓励展现出来,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激励,从而更加配合教师的工作,课堂上也会更加认真,间接提高课堂效率。
3,荣誉激励
荣誉激励是教师激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荣誉激励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励,也可以通过颁发荣誉称号或者是奖状来实现,荣誉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认可和肯定,是对学生的进步或是能力的认可,学生通过荣誉激励,能够增强自信心,增强自我的认同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警醒自己。比如,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竞争,在解一些数学题方面或者是阅读方面的任务时,通过正确率或是解题速度来评出最佳小组,最后的奖励形式可以是口头上的荣誉小组,给他们颁发“最佳数学小组”或是“最佳阅读小组”的称号,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可以给优秀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以此来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取得学业上的进步,还可以在家长群里公开告知家长学生取得的这些荣誉,引导家长也积极鼓励学生的成果和进步。
二、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
首先,要意识到每一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意识到学生之间的身心差异,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的目标。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基因,成长的环境,受过的教育和家长的三观等,他们呈现出的个体都是个性鲜明的,因此,在校期间的表现也是不具相同的,教师必须认识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的衡量标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是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秀与否,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学生全方面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学业方面的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在不同的方面的能力与特长。教师在建立激励机制时,要看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避免建立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制定出不同的目标,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展现之际,逐步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其次,可以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激励学生。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一些优秀的人或者是正确的行为面前学生就会想要模仿或是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在小学阶段,一些价值观念还未定型,很容易受到他们所在的环境以及周围人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建立鼓励机制时,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并且要以身作则。教师在选择榜样的时候,可以以自己为例,一方面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日常与学生的接触和学习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一些好习惯和道德品质,学生会更加容易学习到这些正确的行为和观念意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出本班的模范之星,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评选,这样在班集体中会十分具有说服力,起到一个带头模范作用;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伟人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良好精神与品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走向人生的正确轨迹和道路,并且在学习上更加努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奖励。在小学阶段学生是很容易满足的,物质激励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之一,但是如果每一次教师都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的话,学生就会觉得物质激励不值钱了,因此教师要用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一些家里条件不太好,相对贫困的同学,教师可以多对他们进行物质激励,这些物质激励最好是与学习物品有关的,当然,在物质激励的同时,也要对他们精神的鼓励,这类学生由于家里条件可能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教师对他们进行精神激励,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集体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是管理好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班级文化。教师要利用好激励的几种形式,如情感激励,物质激励和荣誉激励,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的目标,同时可以建立榜样示范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走向人生的正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贾维岗.浅谈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考试周刊,2021(24):167-168.
[2]干家翠.基于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研究[J].新课程,2021(05):218.
[3]于剑英.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43-45.
[4]莫晓云.激励机制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求学,2020(4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