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婷婷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小学 311201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有效性提问,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然而就真实情况来说,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还有个别教师对于问题的提出较为随意,也未能精准地把控提问的时机,因而会致使所提出的问题缺失精准性,也缺失一定圆滑性,所以则难以燃起小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导致课堂提问的作用全然丧失。而针对上述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提问具备精准性以及圆滑性等,从而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果,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优化对策
引言
有效提问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由易到难,由浅至深,合理的设置问题,进行提问,实现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进行问题的解决,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对于小学数学课的教师来说,有效提问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重难知识的掌握,更加有效地达到小学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意义
(一)有效提问能引发思考,启迪智慧
“须教有疑”就是有效提问的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发现自己当时解决不了的疑惑,教师给予适时的有效提问和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这是一个有效的课堂教育环节。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有顾虑的地方,都能及时的了解,并且给予一定的解答。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进行有效提问,这个过程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有效提问能集中注意,强化记忆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研究发现,学生在问答过程中注意力比较集中,而在听讲时注意力易发生转移,这和小学生年龄的特征有直接的关系,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是有兴趣驱使,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因此,教师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问号”来钳住学生注意力,从而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强化记忆,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一)抓住“点”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
每门学科在教学中都存在一些重要的“点”,教师抓住这些点进行提问,才能使问题始终与教材内容相契合,这也是实现高效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实情,设计合理、科学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持续性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在教学“分数和意义和性质”时,学生要在准确理解整体“1”的基础上,了解分数的内在含义。对这种从整体掌握局部表达方式的抽象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掌握其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教学时,教师结合教学重点知识内容设置问题,并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1”有深入了解。
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比萨饼被分成几份的图片,或者西瓜被分成两半的图片等,然后提问:“通过这些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能否举出其他例子?”通过这些整体被分成等份的物体,学生能理解单位“1”和份数的含义,从而加深对该知识内容的记忆并学会运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认识到数学知识是千变万化的,具有拓展性,并非固定不可变的。同时,教师要抓住拓展学生思维的点进行提问,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纵向、横向等全方位的发散。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能根据整数的四则运算规律,说出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吗?”让学生回忆并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并比较分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相同点,从而更高效地学习,使教学得到更显著的效果。
(二)保证问题的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为数学教学增添趣味性,通过有趣的课堂问题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吸引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并跟随教师的引导完成学习任务。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堂,问题是需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为学生提出具有趣味性的课堂问题,带动学生与教师一同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当教师在讲授圆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交通工具的轮子都是圆形的,用其他形状做轮子是否可行?尝试在纸上画出一个车轮。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内容展开探索,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由于车轮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几乎没有学生思考过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因此,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能力,从而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如果用三角形做自行车车轮,自行车能否正常行驶?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圆形的探索兴趣,此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便于开展新知识学习与探索。
(三)确保课堂提问具备指引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但要促进小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也应重视于培养小学生的相关能力,而若想充分培养小学生的能力,那么就要引导小学生参与至思考学习之中。然而就实际情况来说,不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均较为迷茫,也未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若在此情况之下就让小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那么非但不利于保障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致使小学生所获知的数学知识缺失完整性。而针对上述情况,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就应确保课堂提问具备指引性,引导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使小学生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能够获知相应的数学知识,如此则能够为小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做好铺垫。这样不但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在此过程之中也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提出引导性问题时,还需重视于结合小学生的个人能力,所提出的问题不可为数学知识之核心,需确保全体小学生均能够在问题的指引之下进行良好的思考,从而保障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开展《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则应确保课堂提问具备指引性,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能够向小学生提出此问题:若某个苹果为1,那么一半的苹果为多少?在小学生思考此问题时,教师则可让小学生结合于教材中的知识来有效解决此问题,并随之提出若10个苹果为1,那么0.2为几个苹果?从而以提出上述问题来促进小学生认识小数,同时也利于推动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进步,使小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之中获益颇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的机会把握教学动态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调整,为学生呈现精彩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黄爱霞.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优化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0(89):73-74.
[2]崔恒.优化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教学的策略分析[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7):87.
[3]孙传淑.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优化对策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9(1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