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
五大连池市沾河高级中学校 ,黑龙江 五大连池 164123
【摘要】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让高中生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在高中政治课中有效提问就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能够把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到政治课的有效提问中,也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性 教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公民教育课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和拉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责无旁贷。随着高中阶段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入,学生人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确保高中政治课与文化的融入相辅相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并不是太难,毕竟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身就包含有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但我想浅析的是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到高中政治课的有效提问中去,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使得提问更据有文化性、吸引性、科学性。
一、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
所谓的有效提问是指教师以生活化的简明扼要的语言提出能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让学生从生活例子中推知相应理论知识的提问。有效性提问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提问,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提出的几个问题,更涉及到提问的设计、内容、对象、时间、途径、场合等等诸多因素,并且提问要具有目的性、逻辑性和启发性。
二、高中政治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相比,内容更多,难度更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学生从初中政治的感性思维过渡到高中政治所要求的理性思维,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时间。有效提问的作用显而易见。
(一)课堂有效提问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探究能力。高中政治有些知识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对于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新生可能有所不适。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从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结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有效提问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提问要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来设计问题,并且在课堂上设置探究活动,不是单纯接受教师的灌输,从做中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提问,才能让学生讲知识内化于心,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课堂有效提问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助于在有效时间内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的课堂提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得人人有话说。有效提问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减少学生开小差、打瞌睡、讲小话等不良现象,为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有效提问方法的结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传承发展中能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高中政治课堂提问是否有效,首先要从提问的设计开始着手,问题设计得好,才能从基础上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鉴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逻辑特点,即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悟所学思政知识的这一突出特点,本人认为提问设计应遵循目的性、生活性、启发性、递进性、逻辑性、针对性和适度性。
(一)、课堂有效提问铺垫法的运用。在讲新课之前铺路搭桥,利于掌握系统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发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证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体温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比如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第二课第一节时,为更好的引起学生注意,为讲解新课做好铺垫,我利用了赵本山第38号大徒弟宋晓峰经典名句“此时此景我想吟诗一首”引入新课,“回看走过的路啊,中国人民咋那么”傻“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还有共产党啊,新民主主义能胜利吗?”借此排出设问,俄国的一声炮响起到了什么作用?共产党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能否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请走进……。学生一听,顿时来了兴趣,本来很枯燥的一节课顿时柳暗花明。
(二)、课堂有效提问核心法的运用。
这是为突出重点而设计的提问,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学生根据设问找到核心词句,进而明确问题指向,这样的提问带有一定的启发性。通过启发,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例如在讲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时,我大胆引用《尚书》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句话,进行简单设疑,“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本固邦宁?”为更好作答,学生只需要找到这句话的核心字词,一是“民”,二是“邦本、邦宁”,人民是国家根本,人民稳定,国家才能安宁,启发学生得到中国共产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样提问的效果比直接赘述讲解更好,也便于学生理解。
(三)、课堂有效提问对比法的运用。
通过将相互联系的或不同时代的内容加以对比,排定设问,旨在让学生找到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而在设问的指向中寻求设问的目的。我在讲《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时,利用ppt展示一段文字,“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向。”设疑是让学生找体会。通过对比分析,从陆游到毛泽东,他们分属于不同时代,但都形成了“梅”的精神,可以概括出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中华文化的民族品质。通过这样的传统文化的简单运用到提问之中,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提升学生分析能力。
(四)、课堂有效提问探究法的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大量的古诗词甚至历史参考文献,教师在备课授课中设置有效提问时可适当的将文言诗词运用于有效提问之中,学生通过探究,进行知识迁移,既学习了传统文化,又理解了所学知识。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同样,课堂提问也无定法,凡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新课改后高中政治教材的变更给高中思政教师带来很大挑战,有些课程更显枯燥,为更好的发挥思政课的作用,作为思政教师就要不断的去探索、去挖掘,去充实自己。特别是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能够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思政课的有效提问中,必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智公静.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提问教学探讨[J]政史地教学与研究, 2013.(124)
[2]凡轶群.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J].试题研究,2014.
[3]宫兰香.高中政治有效互动的策略[J].学周刊.2013.(31).
注:本文为省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德育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是黑龙江省黑河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个人课题《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HHGK135-20L-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