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琼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摘要: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培养人文精神是我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历史学科发展的需要。现实证明,只懂得课本理论知识而在工作生活中缺乏良好的品德精神的人是走不长远的,是不符合人才的标准的,高中历史本身就很复杂难背,若单纯讲述历史事件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会使历史晦涩难懂、黯淡无光,阻碍了历史本应该发挥出的光芒。只有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理清历史事件,培养人文精神,高中历史学科才能够得到升华,精神文明建设也能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路径
一、人文精神走进高中历史课堂的现状
(一)教育者缺乏传播意识
将人文精神融进高中历史学堂,教育者是主导者,在传播过程中起引领作用。传播人文精神,首先教育者就要有相关的传播意识,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播。但是现在看来,不少学校的教育者还是秉承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没有将人文精神的传播看作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仍旧专注于传播传统的知识,譬如讲述历史事件时只是单纯地告知学生这个事件的过程、重要意义是否需要背诵,有的甚至都不会讲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只是让学生将课件或书本知识背诵,这样消磨了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热情,也缺乏人文精神的培养。好的教育者会结合故事内容评判历史人物中加入人文精神的内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另外,在很多教育者的认知里,常常忽略其发展,殊不知历史承载优秀的文化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助力新时代文明发展,丝毫不懂历史的人也无法成为现代的人才。
(二)学生接受程度不同
高中是一个大熔炉,很多学生的中考成绩不同、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家庭环境等都不同,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接受程度也就不同。在如今这个冬天有暖风夏日有冷饮、家中父母宠爱、每日教室多媒体的时代,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享受,缺乏居安思危的精神,对于老师传播的人文精神也就缺乏领悟。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每个学生一天要接受多种多样的文化,更多的是对于当下的快乐追求。当老师要讲述历史事件,讲述战争年代战士们的英勇奋战和辛苦,不少学生是无法想象出来的,也无法做到认同老师的价值观,忆苦思甜很难做到。而有些学生,受教育的熏陶或者课外书籍等的洗礼,能够很好地领悟到历史事件中所映射出的文化内涵,对于老师所讲的人文精神有深刻的反思。因而在历史课堂传播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学生的印象也十分深刻。
二、将人文精神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措施探讨
(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提起高中历史,好多学生望而却步,觉得历史很难、内容很多、背诵起来很不容易,更别说对人文精神吸收学习了。因此要推进人文精神走进高中历史课堂,很有必要优化教学的内容,调整原来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要多运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的课件质量要优质精美,可以播放有趣生动或者电视剧正史的相关片段提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问环节可以轻松愉悦一些,降低学生的紧张程度。
教学内容应该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大纲而来,一些中外历史人物的小故事横纵向对比,比如康熙大帝和路易十四跨越半个大西洋但是在那个时代同为光环,让学生深刻记住两个人的丰功伟绩也记住时代背景,学生的脑海里对英雄人物形成崇拜意识,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了传播人文精神的目的。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时期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者为中心的模式,提倡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本身就是良好的人文精神。推进人文精神融入高中历史课堂,老师和师生要构建和谐关系。在高中的历史学习中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怀有热情,有学生存在偏科现象,有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方法与众不同或者有自己的见解,有学生不认同老师的某些观点,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对于学生不当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进行正方向的引导,不能搞一言堂,不能以老师的看法来限制学生的举动,要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不可以对学生存在言语侮辱存在偏见。老师平时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学生适当友好沟通,给予学生信任和关怀温暖,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共情能力,被老师情怀所感动的学生也会因此而努力学习。历史本身具有复杂性可以映射出很多道理,老师在和学生沟通中,运用历史事件传递人文精神,譬如对于心态焦虑学生可以讲述王阳明的相关思想,让学生领悟心外无物的思想,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这种人文精神也得到了传播。
(三)教育者提升自身能力
前文提到,阻碍人文精神进入高中历史课堂的一部分原因就是部分教育者的传播意识薄弱和自身教学能力有限,这也是教师自身素质不强的体现。新时代的人才是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人才的教育者也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素质。教育者要注重学科的知识素养,不仅要把历史事件熟记于心而且备课要完整充实多准备案例,能够挖掘出每个历史事件背后蕴藏的人文精神,将干瘪的历史课本变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引导学生观看历史影片,在教学和娱乐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寓教于乐,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更轻松地感受到学习高中历史的乐趣。老师作为和同学朝夕相处的人,一言一行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活动,或者说老师的举止也是人文精神传播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可以展现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对于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客观评价见解,用教学的情怀来打动学生,从而更好地传播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总结
总之,推进人文精神走进高中历史课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传统教育不注重人文精神传播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输入给学生给教育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教育者要提升自身素质,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推进学生吸收学习人文精神;学生个体也要加强思考,对于历史事件要有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思想意识;教育部门也要统筹规划,提出相应的举措,注重课堂人文精神培养。推进人文精神与高中历史课堂融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学好高中历史,发扬人文精神,在未来将利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延.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之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31):1-2.
[2]张文利.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94-95.
[3]李建春.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J].求知导刊,2020(38):63-64.
[4]季培培.试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途径[J].启迪与智慧(中),20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