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华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 云南省玉溪市 653300
摘要:由于教学制度的不断调整与改进,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人文素养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所不同。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历史人文素养,让他们在历史学科方面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引入情景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全面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
引言
在高中时期进行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就在于提升学生在历史方面的人文素养,使得学生可以在进行历史知识探究时,培养学生与历史特性相契合的能力。史料实证要求学生对其当前拥有的历史资料进行分辨,同时在可信资料的基础之上尝试重现历史。因此这一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开展历史学习。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对史料实证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教学观念,发挥主体作用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高效掌握所学知识。因此,随着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进行,改变教学的教学方式,采用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效率,推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在设计历史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让他们采用主动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作为指导者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主动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以及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他们在分析过程中能抓住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了解历史事件爆发的背景和导火索,以及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历史人文素养的发展。
二、课中整合资源,提高阅读速度
以“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这一课内容为例,该课知识点众多,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必须要加快学生阅读的速度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同时还要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一味地追求速度反而会丧失阅读的价值,而即要追求速度,又要保证质量,只有让学生培养整合、处理资源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了解。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本节内容主要分为西汉的建立、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以及两汉的文化四部分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西汉的强盛,其中又重点讲述了汉武帝治国的一系列措施和意义。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准确地了解到阅读的重点和目的,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知道哪些内容可以进行快速阅读,哪些内容需要精读,从而使学生阅读的整体速度得到有效提高。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提供的文献资料进行仔细阅读,阅读该部分内容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治国理念的形成、文学作品的特点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内在联系,能够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大体的把握,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内涵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
三、帮助学生从史料实证中提取有效信息,形成学生的历史认知
作为高中学生获得真实有效历史信息主要途径的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史料实证,为高中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提供正确的方法,最终让高中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通过对史料实证搜集分析总结得到的历史认知,并能把它应用到未来的历史学习中。例如《诸子百家》的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让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的搜集,教导学生从史料实证中提取有效信息。在史料实证搜集上侧重于收集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从史料实证中让高中学生提取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儒家思想的形成以及影响,“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等有效信息,加深高中学生对“诸子百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的有效认知。通过高中历史教师带领学生在史料实证中提取真实有效的历史信息,达到了提高高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历史形成自己的认知的目的。
四、丰富课堂组织形式
众所周知,为了让学生形成史料实证的人文素养,课堂教学绝不能局限于对基础知识进行说明,还应当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实来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层次内容,把握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主要矛盾,从而建立起多元化的唯物史观。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采取更具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并在历史课堂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对各种历史事件进行思考与探究,这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使得课堂更加富有生命力。举例而言,在进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古希腊民主制度和我国封建时期的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让学生对该项课程的知识点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区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课下对相关史料进行搜集,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实际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对两种制度的特点进行探究从而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结束语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情境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高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建立有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历史课堂中,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科人文素养。事实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就是对情景式教学最好的阐释,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课本理论知识的匹配度有所不同,学生如果单纯地将书本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是比较困难的,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应用生活情境法来进行实际教学,以学生身边例子为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安凤鸣.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1(29):145-146.
[2]李华凉.人文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培养学生读思达能力的思考[J].考试周刊,2021(29):153-154.
[3]苏中波.刍议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13):55-56.